黄四娘家花满蹊是哪首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黄四娘家花满蹊”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六首。该组诗创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期间(公元760年前后),描绘了成都浣花溪畔的春日风光,展现了诗人暂得安宁的闲适心境。

2. 全诗内容与解析

原诗: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重点赏析:

“花满蹊”:以“满”字夸张表现繁花盛放之景,小径(蹊)被花朵覆盖,凸显春意之浓。
“压枝低”:通过动态描写(“压”“低”)展现花朵的密集与重量感,画面生动。
视听结合:后两句中,“戏蝶舞”与“娇莺啼”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强化了春日的生机盎然。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案例1:语文教学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此诗常作为唐诗写景名篇的范例,教师会引导学生:
– 分析杜甫“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与其沉郁风格形成对比);
– 仿写“千朵万朵压枝低”等句式,学习如何用语言表现画面感。

案例2:文化景观设计

成都“杜甫草堂”景区还原了诗中的场景:
– 在黄四娘故居遗址旁种植大片花卉(如海棠、梅花),再现“花满蹊”的意境;
– 景区解说牌标注此诗,帮助游客理解杜甫笔下的成都风貌。

4. 常见误解辨析

误记作者:有人误将此诗归于白居易(因其语言通俗),但实为杜甫少见的明快风格作品。
“黄四娘”身份:并非虚构人物,而是杜甫的邻居,史料记载其为一位热情好客的乡间妇人。

5. 延伸阅读建议

若对此诗感兴趣,可进一步阅读: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权威注解本;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含此诗的详细艺术分析。

总结:杜甫通过这首小诗,将寻常春景升华为永恒的艺术瞬间,展现了唐诗“即景生情”的典范。**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6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6

相关推荐

  • 民歌传统诗有哪些特点?口传文化与集体创作的艺术特征

    民歌传统诗的特点与口传文化的艺术特征 一、民歌传统诗的核心特点 1. 口头性与即兴性 民歌传统诗以口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强调即兴创作。演唱者根据情境、听众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如陕北民歌《信天游》中“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即通过比喻即兴表达情感。 2. 集体创作与变异性 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传播中不断被修改、丰富。例如《茉莉花》在不同…

    2025年5月8日
    1360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哪首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句出处及文学赏析 诗句出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又名《临洞庭》)。这首诗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左右。 完整诗作:“`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2025年6月28日
    660
  • 关于开封李白的诗有哪些?汴京记忆与诗仙足迹的时空交织

    开封李白的诗有哪些?汴京记忆与诗仙足迹的时空交织 一、李白与开封的历史关联 李白(701-762年)作为盛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尽管史料中未明确记载李白到访过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但开封作为唐宋时期的重要文化枢纽,其历史积淀与李白的诗歌精神存在隐性关联。 重点内容:开封在唐代称汴州,是漕运重镇;而李白诗中多次提及“梁园”(今商丘,毗邻开…

    2025年6月24日
    690
  • 哪些诗蕴含恐怖故事?细读古诗中细思极恐的暗黑篇章

    哪些诗蕴含恐怖故事?细读古诗中细思极恐的暗黑篇章 古诗常以优美意境或深刻哲理示人,但某些作品在华丽辞藻下隐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暗黑叙事。这些诗或借景抒情,或隐喻现实,需细读方能察觉其恐怖内核。 一、《长恨歌》中的“死亡爱情” 白居易的《长恨歌》表面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实则暗藏血腥与阴谋:–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被缢死的…

    2025年4月27日
    1370
  • 关于瀑布古诗有哪些壮丽描绘?

    关于瀑布的古诗中,有诸多壮丽描绘,展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秀美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热爱。以下是一些经典诗句及其壮丽描绘: 1.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绘: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阳光照耀下,香炉峰升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仿佛从…

    2024年10月5日
    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