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于二月花是哪首诗?

枫叶红于二月花:诗句出处及赏析

诗句出处

“枫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全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句解析

1.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公元844-846年),当时诗人游览秋山,被满山红叶所震撼,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2.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将秋叶与春花对比,突出枫叶的艳丽
色彩运用:用”红”字点睛,赋予静态景物动态美感
意境营造:通过”寒山”、”白云”等意象构建深远意境

重点内容: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秋景的经典名句。

实际案例

案例1:文学引用

在茅盾文学奖作品《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多次引用此诗描写黄土高原的秋景,展现人物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案例2:旅游应用

北京香山公园以红叶闻名,景区多处可见此诗句的题刻。2022年红叶节期间,公园以此诗为主题推出文化导览活动,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案例3:教育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此诗编入三年级上册,通过”枫叶为什么比二月的花更红”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比喻手法。

文化影响

重点内容:该诗句不仅成为秋景描写的典范,更衍生出”霜叶精神”的文化意象,比喻历经磨难后展现的绚丽人生。

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诗常被用于:
– 比喻中年人的成熟魅力
– 形容经过历练后的卓越成就
– 作为秋季商业宣传的文案素材

结语

杜牧通过《山行》一诗,将瞬间的审美体验升华为永恒的艺术经典。“枫叶红于二月花”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持续为后人提供艺术启迪和精神鼓舞。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2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2

相关推荐

  • 平仄诗有哪些?诗词格律的韵律之美

    平仄诗有哪些?诗词格律的韵律之美 一、平仄诗的基本概念 平仄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的核心格律规则,指通过汉字声调(平声、仄声)的交替变化,形成节奏感和音乐美。– 平声:现代汉语中的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如“天”“然”。– 仄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及古汉语中的入声,如“海”“月”“客”。 重点内容:平仄规则通过“一三…

    2025年4月13日
    1050
  • 关于三峡大坝的诗词,见证工程奇迹

    三峡大坝作为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以诗词的形式来歌颂和见证这一壮举。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峡大坝的诗词,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工程的雄伟与伟大: 现代诗词 《筑梦三峡》 巍巍大坝锁江流,三峡工程显神威。 群山环绕如画卷,碧波荡漾映日辉。 坝高水阔人心齐,机械轰鸣声声催。 建设者们挥汗雨,豪情壮志破云飞。 ……(后续诗句略)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大坝的雄伟…

    2024年12月16日
    2070
  • 愍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古文情感词汇发音技巧

    愍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古文情感词汇发音技巧 一、愍的读音与基本含义 “愍”的拼音为mǐn,属于汉语三级字,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文中常见。其核心含义为:1. 哀怜、怜悯(如《说文解字》:“愍,痛也。”)2. 忧患、伤痛(如《楚辞·九章》:“惜诵以致愍兮。”)3. 通“悯”,表同情之意。 示例:> 《后汉书·列女传》:“慈父见背,愍我孤弱。”此处“愍”…

    4天前
    160
  • 小学西湖诗作选:哪些诗适合孩子背诵?

    小学西湖诗作选:哪些诗适合孩子背诵? 一、为何选择西湖诗作? 西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象,其诗作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特别适合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语言浅显易懂:多数西湖诗作描绘直观景色,如“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孩子易理解。– 情感积极向上: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传递自然生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二、适…

    2025年6月9日
    900
  • 叙述的诗有哪些?叙事诗的经典之作

    叙述的诗有哪些?叙事诗的经典之作 什么是叙事诗? 叙事诗是一种以叙述故事为主要目的的诗歌形式,通常包含完整的情节、人物和场景。与抒情诗不同,叙事诗更注重事件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常常具有史诗般的宏大结构或民间故事的通俗性。 叙事诗的主要类型 1. 史诗(Epic Poetry):长篇叙事诗,通常讲述英雄事迹或民族历史,如《荷马史诗》。2. 民谣(Ballad)…

    2025年4月10日
    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