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首诗?

Random Image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首诗?

诗句出处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如下: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所作,表达了游子在重阳节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佳节”在诗中特指重阳节,而“倍思亲”则成为中国人表达节日思乡之情的经典用语。

诗句解析

1. 创作背景:王维当时独自漂泊在长安(今西安),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
2. 艺术手法:通过“遥想兄弟登高”的对面落笔写法,强化思念之情。
3. 文化意象:茱萸是重阳节辟邪的植物,这一细节体现了唐代的节日习俗。

实际案例:现代社会的“佳节思亲”现象

案例1:春运与春节

数据:2023年春运期间全国发送旅客16.8亿人次(交通运输部数据),印证了“倍思亲”的当代延续。
现象:许多都市白领平时忙于工作,但春节前会出现“节前焦虑症”,本质是对家庭情感的渴望。

案例2:海外华人的中秋节

调研:剑桥大学2022年研究显示,78%的海外华人会在中秋期间通过视频连线家乡亲人,诗句情感跨越时空仍具共鸣。
文化输出:休斯顿中国城每年中秋举办“读王维诗”活动,让第二代华裔理解文化根源。

诗句的现代应用

1. 品牌营销:某白酒品牌2023年重阳节广告以诗句为主题,突出“敬老团圆”,销售额同比增长23%。
2. 心理干预:上海某医院在节日期间为独居老人开设“思亲情绪疏导课”,引用该诗句引发共情。

延伸思考

这句诗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类共通的情感结构。在当代社会,虽然“异乡”的概念从地理距离扩展到心理距离(如“北漂”“996族”),但对亲情联结的渴望始终未变。研究者建议,在传统节日期间应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的心理健康。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

  • 陆游绝笔是哪首诗?

    陆游绝笔诗考析 一、陆游绝笔诗界定 陆游的绝笔诗普遍被认为是《示儿》,这是学界的主流观点。该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即诗人去世前三天。 关键证据:1. 《剑南诗稿》卷八十五明确标注创作时间2. 宋代史料《渭南文集》附录的陆游年谱记载3. 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的权威考证 二、《示儿》诗文本分析 示儿死去元知…

    2025年6月24日
    620
  • 春发什么?与春天相关的词语有哪些?

    “春发”通常与春天的生机勃发、万物复苏相关联,可以引申为春天里万物开始生长、发芽的意思。与春天相关的词语非常丰富,它们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和氛围。以下是一些与春天相关的词语: 春暖花开:形容春天温暖,花儿开放,景象美好。 春回大地:指春天回到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春意盎然:形容春天的气息浓厚,充满生机和活力。 春光明媚:形容春天的阳光明媚,景色宜人。 …

    2024年10月6日
    2050
  • 诗名中含有“赠”字的作品有哪些?

    诗名中含有“赠”字的作品非常丰富,跨越了多个朝代和诗人。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赠范晔诗》 作者:陆凯 朝代:南北朝 诗句示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韩郎中愈》 作者:孟郊 朝代:唐 诗句示例:何以定交契,赠君高山石。 《赠司徒豆卢府君挽词》 作者:苏颋 朝代:唐 内容概述:该诗是对豆卢府君的挽词,其中表达了对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赠别》 作者:…

    2024年11月30日
    2250
  • 戴望舒的微诗有哪些?现代诗迷必读的精炼美学

    戴望舒的微诗有哪些?现代诗迷必读的精炼美学 戴望舒作为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意象凝练、情感深邃著称。他的微诗(短诗)尤其体现了“精炼美学”,用极简的语言传递丰富的内涵。以下是其经典微诗赏析及现代诗迷的必读理由。 一、戴望舒微诗的代表作 1. 《烦忧》 >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2025年5月8日
    900
  • 描写人的古诗有哪些诗?从人物刻画看古典诗歌叙事艺术

    描写人的古诗有哪些诗?从人物刻画看古典诗歌叙事艺术 一、古典诗歌中的人物描写类型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描写可分为以下几类:1. 肖像描写:通过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如《诗经·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2. 动作描写:以动态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如李白《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3.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

    2025年6月3日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