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

“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七绝,以其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广为流传。

全诗内容

《暮江吟》全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重点内容解析

1. “可怜九月初三夜”
– “可怜”在此处意为“可爱”,表达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喜爱。
– “九月初三”点明了时间,是农历的深秋时节。

2.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比喻(“露似真珠月似弓”)和对比(“半江瑟瑟半江红”),展现了江边暮色到夜晚的景色变化。
– 语言简练,画面感极强,体现了白居易“通俗易懂”的诗风。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语文教学
– 这首诗常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用于教授学生比喻修辞写景抒情的手法。
– 例如,教师会让学生分析“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的含义(指碧绿色)。

2. 文化传播
– 在纪录片《唐诗里的中国》中,这首诗被用来展现唐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 2023年某中秋晚会中,主持人引用此诗描述秋夜之美,引发观众共鸣。

总结

《暮江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可怜九月初三夜”一句以其独特的意境成为千古名句。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日常赏析,这首诗都值得反复品味。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

  • 何处得秋霜出自哪首诗?

    何处得秋霜出自哪首诗? 诗句出处 “何处得秋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全诗如下: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句解析 1. 核心意象: – “秋霜”比喻白发,象征诗人因愁绪而生的衰老。 – “三千丈”的夸张手法,突出愁绪之深重。 2. 情感表达: 李白通过对镜自问的写法…

    2025年6月24日
    400
  • 有哪些描写春天诗句的诗?古典诗词中的春日盛宴

    古典诗词中的春日盛宴:描写春天的经典诗句赏析 一、春之生机:万物复苏的蓬勃气象 春天是生命勃发的季节,古典诗词中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万物的苏醒。例如:–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重点内容:以春雨的温柔润泽,隐喻春天的滋养之力。–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22…

    2025年6月15日
    620
  • 苏轼描写惊蛰的诗有哪些?经典春日意象解析与节气文化

    苏轼描写惊蛰的诗有哪些?经典春日意象解析与节气文化 一、苏轼与惊蛰诗作考辨 苏轼作为宋代文学巨匠,其诗作中虽未直接以“惊蛰”为题,但多首作品生动呈现了惊蛰时节的物候特征与人文情怀。重点内容:目前可考的关联诗作包括:1.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解析*:诗中“桃花”“春江”“芦芽”等意…

    2025年6月24日
    640
  • 此时情绪此时天,如何表达心中所感?

    “此时情绪此时天”已经是一种很富有诗意的表达,它巧妙地将个人的情绪与当下的天气相融合,传达出一种情境交融的感受。如果你想要进一步表达心中所感,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借景抒情: “此时情绪如阴天,心中愁绪难自禁。” “晴空万里心却寒,此情此景难言全。” 直接陈述: “此时的我,心情就像这天空,阴沉而忧郁。” “心中的感觉,就像这晴朗的天空下,藏着一丝不易察觉…

    2025年2月4日
    1740
  • “诗自华”成语有哪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典故考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典故考 一、“诗自华”相关成语梳理 1. 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形容学识渊博者自然流露的高雅气质。 2. 华而不实 虽非直接关联,但反向映衬”诗自华”内涵,强调内在修养比外在华丽更重要(《左传·文公五年》)。 3….

    2025年5月4日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