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
“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七绝,以其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广为流传。
全诗内容
《暮江吟》全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重点内容解析
1. “可怜九月初三夜”:
– “可怜”在此处意为“可爱”,表达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喜爱。
– “九月初三”点明了时间,是农历的深秋时节。
2.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比喻(“露似真珠月似弓”)和对比(“半江瑟瑟半江红”),展现了江边暮色到夜晚的景色变化。
– 语言简练,画面感极强,体现了白居易“通俗易懂”的诗风。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语文教学:
– 这首诗常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用于教授学生比喻修辞和写景抒情的手法。
– 例如,教师会让学生分析“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的含义(指碧绿色)。
2. 文化传播:
– 在纪录片《唐诗里的中国》中,这首诗被用来展现唐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 2023年某中秋晚会中,主持人引用此诗描述秋夜之美,引发观众共鸣。
总结
《暮江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可怜九月初三夜”一句以其独特的意境成为千古名句。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日常赏析,这首诗都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