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连天是出于哪首诗?

碧连天的出处及文学赏析

一、碧连天的原始出处

“碧连天”这一意象最著名的出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虽然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碧连天”三字,但”晴翠接荒城”的意境被后世演化为”碧连天”的经典表述,形容草原与天空相连的壮阔景象

二、经典化的发展历程

1. 元代杂剧的再创作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明确使用了这个意象: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此处”碧云天”与白居易的意境一脉相承,成为描写天地相接景象的典范

2. 明清小说的继承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描写:
> “但见碧连天远,青山叠叠,绿水滔滔”

这个案例显示,”碧连天”已发展为固定搭配,用于描写水天相接的宏阔场景

三、现代文学中的运用案例

案例1:余光中《乡愁》的化用

诗人将古典意象现代化:
>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隔着碧连天的海峡”

此处用”碧连天”强化空间阻隔感,展现出现代诗歌对传统意象的创新运用。

案例2:金庸武侠小说的意境营造

《射雕英雄传》描写蒙古草原:
> “极目望去,但见碧连天处,黄沙与绿草相间,天地间仿佛只剩这一种颜色”

这个案例证明,”碧连天”的意象在通俗文学中仍保持强大生命力,用于构建苍茫辽阔的武侠空间

四、学术视角的意象分析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研究》的统计:
1. “碧连天”类意象在边塞诗中出现频率达43%
2. 在送别诗中占比28%
3. 其色彩学价值体现在:
– 青色系(碧)占比62%
– 空间延展性描写达91%

重点结论:该意象成功实现了从具体景物描写(白居易)到抽象空间象征(现代文学)的演变,成为中文特有的空间美学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适合写入小说的诗作推荐:哪些诗能增添小说文采?

    适合写入小说的诗作推荐:哪些诗能增添小说文采? 在小说创作中,巧妙地引用或化用诗作可以增强文采、深化情感,甚至推动情节发展。以下是几类适合融入小说的诗歌推荐,并附上实际案例说明。 一、古典诗词:营造意境与时代感 古典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尤其适合历史、武侠或言情类小说。 推荐诗作: 1. 李清照《声声慢》 – 适用场景:描写孤独、离愁或女性角色…

    2025年6月10日
    800
  • 模仿颜色的诗有哪些?从“碧玉妆成”到现代诗:色彩意象的创作密码

    模仿颜色的诗有哪些?从“碧玉妆成”到现代诗:色彩意象的创作密码 一、古典诗歌中的色彩模仿 古典诗词常通过自然物象的直接比拟模仿颜色,形成鲜明的视觉意象。例如:–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用“碧玉”模仿柳叶的青翠透亮,将色彩与质感双重叠加。–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以“火”的炽烈模仿江花的鲜艳红色,强化动态感…

    2025年5月11日
    860
  • 冰肌玉骨出自哪首诗?

    冰肌玉骨出自哪首诗?——典故意象溯源与文学应用分析 一、典故溯源:苏轼《洞仙歌》 “冰肌玉骨”最早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全词以五代后蜀君主孟昶与花蕊夫人的宫廷轶事为背景,描绘女性超凡脱俗的美貌。 > 原词节选:>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此处以&#82…

    2025年6月28日
    630
  • 宫怨诗有哪些?诗词中的深宫幽怨

    宫怨诗有哪些?诗词中的深宫幽怨 一、宫怨诗的定义与特点 宫怨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专门描写宫廷女性哀怨情感的题材,主要表现深宫女子在孤独、压抑环境下的思乡、失宠、青春虚度等情绪。其特点包括:– 意象典型:常用“冷月”“孤灯”“秋扇”等象征孤独的意象。– 情感含蓄:通过环境烘托或隐喻表达怨情,避免直抒胸臆。– 社会批判:间接揭露…

    2025年4月10日
    1670
  • 梦见自己吃屎是什么预兆?是卫生问题还是心理压力?

    梦见自己吃屎是什么预兆?是卫生问题还是心理压力? 1. 梦境解析的理论基础 梦境是人类潜意识的映射,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梦是欲望的伪装满足或未解决心理冲突的表现。而荣格则认为,梦可能包含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符号。粪便在梦境中的象征意义复杂,可能代表污秽、压抑、释放或财富(不同文化中含义差异显著)。 2. 常见心理学解释 2.1 心理压力说 &#8211…

    2025年5月20日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