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连天是出于哪首诗?

碧连天的出处及文学赏析

一、碧连天的原始出处

“碧连天”这一意象最著名的出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虽然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碧连天”三字,但”晴翠接荒城”的意境被后世演化为”碧连天”的经典表述,形容草原与天空相连的壮阔景象

二、经典化的发展历程

1. 元代杂剧的再创作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明确使用了这个意象: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此处”碧云天”与白居易的意境一脉相承,成为描写天地相接景象的典范

2. 明清小说的继承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描写:
> “但见碧连天远,青山叠叠,绿水滔滔”

这个案例显示,”碧连天”已发展为固定搭配,用于描写水天相接的宏阔场景

三、现代文学中的运用案例

案例1:余光中《乡愁》的化用

诗人将古典意象现代化:
>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隔着碧连天的海峡”

此处用”碧连天”强化空间阻隔感,展现出现代诗歌对传统意象的创新运用。

案例2:金庸武侠小说的意境营造

《射雕英雄传》描写蒙古草原:
> “极目望去,但见碧连天处,黄沙与绿草相间,天地间仿佛只剩这一种颜色”

这个案例证明,”碧连天”的意象在通俗文学中仍保持强大生命力,用于构建苍茫辽阔的武侠空间

四、学术视角的意象分析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研究》的统计:
1. “碧连天”类意象在边塞诗中出现频率达43%
2. 在送别诗中占比28%
3. 其色彩学价值体现在:
– 青色系(碧)占比62%
– 空间延展性描写达91%

重点结论:该意象成功实现了从具体景物描写(白居易)到抽象空间象征(现代文学)的演变,成为中文特有的空间美学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现代爱国诗有哪些?新时代家国情怀诗歌精选

    现代爱国诗有哪些?新时代家国情怀诗歌精选 一、现代爱国诗的定义与特点 现代爱国诗是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结合当代社会背景、文化语境和个体体验创作的诗歌。与传统爱国诗相比,其特点包括:– 主题多元化:不仅歌颂祖国,也关注社会现实、民族复兴、个体与国家的联系。– 语言现代化:运用白话文、网络语言等,更贴近当代读者。– 情感细腻化:…

    2025年5月16日
    1200
  • 有哪些诗是写景色的诗?在四季轮回中收藏诗意

    在四季轮回中收藏诗意:经典写景诗作赏析 一、写景诗的定义与特点 写景诗是以自然风光、季节变迁或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体裁,通过意象组合和情感投射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其核心特点包括:– 画面感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情景交融:景物描写常寄托诗人情感或哲理– 季节符号:四季特征成…

    2025年4月25日
    1330
  • 燕南芝庵《唱论》对演唱艺术有何见解?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燕南芝庵《唱论》演唱艺术见解的专业文章,严格遵循您的要求。 燕南芝庵《唱论》对演唱艺术的经典见解探析 《唱论》由元代燕南芝庵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声乐理论专著。它虽篇幅短小,但内容精辟,系统性地总结了宋元时期的演唱实践经验,对后世的戏曲、曲艺唱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不仅关注演唱的技术层面,更深入到艺术表现与审美范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古典声乐…

    2025年11月2日
    210
  • 有哪些是赞美竹子的诗?在诗词中遇见高风亮节

    在诗词中遇见高风亮节:赞美竹子的经典诗作赏析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正直与高洁,历代文人墨客常以竹喻人,抒发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以下是一些赞美竹子的经典诗词及其赏析。 一、竹子的象征意义 竹子因其四季常青、虚心有节的特性,被赋予以下精神内涵:– 坚韧不屈:竹子在风雨中挺立,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虚心谦逊:竹节中空,寓意虚怀若谷…

    2025年6月1日
    980
  • 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哪首诗?

    梅花香自苦寒来:出处、释义与实际案例 一、诗句出处 “梅花香自苦寒来”并非直接出自古代诗词,而是后人根据宋代诗人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意境提炼而成的俗语。原诗全文如下: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诗句释义 1. 原诗解析 王安石通过描写寒冬中凌寒独放的梅花(“凌寒独自开”),…

    2025年6月24日
    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