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哪首诗?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天门山》。全诗如下: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李白描绘长江天门山壮丽景色的代表作,展现了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捕捉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
“孤帆”象征远行的船只,暗含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日边来”既写实(船从太阳方向驶来),又暗喻“天子脚下”(唐代以“日”喻皇帝),体现李白仕途抱负。
动态画面感:青山、碧水、孤帆、朝阳构成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2. 艺术手法
对比与夸张:天门山“中断”的险峻与楚江“开”的奔放形成强烈视觉冲击。
色彩运用“碧水”“青山”的明丽色调,衬托出孤帆的孤高意境。

三、实际案例:诗句在现代的应用

1. 教育领域
– 该诗被收录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古诗鉴赏的经典案例。教师常通过分析“孤帆”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2. 文化旅游
– 安徽芜湖的天门山景区以李白诗句为宣传核心,打造“诗仙之路”旅游线路,游客可实地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实景。

3. 艺术创作
– 2022年央视节目《诗画中国》中,艺术家以水墨动画形式重现《望天门山》,动态演绎“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引发广泛共鸣。

四、总结

李白的《望天门山》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恢弘的意象,展现了盛唐气象。“孤帆一片日边来”不仅是写景名句,更承载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至今仍为文学与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重点提示:学习此诗时,需结合李白的生平(如仕途经历)和盛唐文化背景,才能更深入理解其内涵。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落日圆出自于哪一首诗?

    落日圆出自于哪一首诗? 诗句出处与背景 “落日圆”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代表作《使至塞上》。全句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诗写于公元737年,王维奉命出使凉州(今甘肃武威)慰问将士,途中所见塞外壮丽风光,成为千古名句。 — 诗句解析与艺术价值 1. 意象运用: – “大漠”与“孤烟”形成苍茫与孤寂的对比,“长河”与“落日”…

    2025年6月28日
    1020
  • 殷商人物志:司马迁如何在《史记》中以诗笔勾勒上古群像?

    殷商人物志:司马迁如何在《史记》中以诗笔勾勒上古群像? 一、《史记》中的殷商叙事框架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构建了以帝王世系为核心的叙事框架,通过“表”“本纪”“世家”三级结构还原殷商历史。重点内容在于,他将神话传说与历史记载融合,如商始祖契“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的记载,既保留了《诗经·商颂》的史诗色彩,又赋予其历史可信性。 二、诗性书写…

    2025年6月6日
    930
  • 宋词如何捕捉冬日雪景的意境与情怀?

    宋词中的冬日雪景: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的艺术 雪景意象的审美特征 宋词中的雪景描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客观再现,更是词人主观情感与审美理想的投射。宋代词人通过对雪的形态、质感、光色和意境的细腻刻画,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冰雪世界。这种艺术创造既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也展现了他们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 雪的纯净洁白特性常被词人赋予道德象征意义,如品格高洁、心境澄明等。…

    2025年10月21日
    290
  • “庭院深深深几许”三叠字之用,为何被李清照酷爱?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李清照为何酷爱使用“庭院深深深几许”这类三叠字的专业分析文章。 庭院深深深几许:论李清照对三叠字的匠心独运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璀璨星空中,李清照以其婉约深曲、清丽工致的词风独树一帜。她不仅是一位情感细腻的女词人,更是一位对语言文字有着高度敏感和卓越驾驭能力的语言艺术家。其中,她对叠字,尤其是三叠字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庭院深深深几…

    2025年11月5日
    240
  • 千里莺啼绿映红是哪首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作者 “千里莺啼绿映红”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如下: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日繁华秀丽的景色,同时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是杜牧七绝的代表作之一。 — 2. 诗歌解析 2.1 意象与意境 – “…

    2025年6月24日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