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收残阳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大漠收残阳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大漠收残阳”并非独立存在的完整诗句,而是对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名句的化用或误记。原诗为: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描绘了塞外壮阔苍凉的景象,被誉为“千古壮观”的边塞诗代表作。

二、误记原因分析

1. 意象联想混淆
“残阳”与“落日”均指向黄昏景象,且“收”字隐含动态感,易与“圆”(静态画面)产生记忆偏差。
案例:知乎网友提问“大漠收残阳全诗”时,多数回答指向王维原句,印证了公众对意象的模糊记忆。

2. 后世化用影响
部分现代作品或网络文案可能改编原句,如“大漠收残阳,孤烟入云深”,进一步加剧混淆。

三、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解析

“`markdow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重点内容
“大漠孤烟直”:以“直”突出边塞烽烟的挺拔,暗喻戍边将士的坚毅。
“长河落日圆”:用几何线条(圆)强化视觉冲击,展现天地苍茫。

四、类似意象的古诗对比

| 诗句 | 作者 | 特点 |
|———————|——–|———————–|
| “大漠沙如雪” | 李贺 | 以雪喻沙,突出荒寒 |
| “平沙落日大荒西”| 岑参 | 动态落日与荒漠结合 |

结论:边塞诗常通过“大漠+落日”组合渲染意境,但“收残阳”的表述更接近现代语言习惯。

五、学术建议

1. 查证古诗时优先使用《全唐诗》等权威典籍。
2. 注意区分原句与后世改编,如“残阳”多见于李商隐、白居易诗中(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通过本文辨析,可明确“大漠收残阳”是王维诗句的衍生表达,其艺术内核仍源自盛唐边塞诗的雄浑气象。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

  • 带科的诗句有哪些?探索诗词中的科学元素

    带“科”的诗句可不少呢!🤔 这些诗句里不仅藏着文学的韵味,有时候还蕴含着科学的元素,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下面,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索那些带“科”的诗句,以及诗词中隐藏的科学元素吧!📜🌱 带“科”的诗句摘录 唐·武则天《郊庙歌辞 武后明堂乐章 皇帝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 元·杨梓《杂剧·霍光鬼谏》: 想昔日在御科园刬马单鞭。今日里扫荡了征尘。 明·徐渭《赋…

    2024年10月21日
    2190
  • 诗歌病症有哪些?创作常见问题解析

    诗歌病症有哪些?创作常见问题解析 诗歌创作是语言艺术的精粹,但也容易陷入特定“病症”。以下是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帮助创作者规避误区。 一、情感空洞症 问题表现:诗句缺乏真实情感,堆砌华丽辞藻或抽象概念。案例:> “金色的黄昏撕裂苍穹,> 灵魂在虚无中永恒飘荡。”此类诗句看似深刻,实则空洞,缺乏具体意象支撑。 解决方法:– 从个人体验出…

    2025年4月18日
    1300
  • 七言诗创作技巧:近体诗格律全解析

    七言诗创作技巧:近体诗格律全解析 一、近体诗的基本概念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唐代成熟的诗歌形式,包含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其核心特征为:1. 固定字数(七言诗每句7字)2. 严格平仄(声调高低交替)3. 对仗要求(律诗中间两联需对仗)4. 押韵规范(一韵到底,平声韵为主) — 二、七言诗的平仄规则 1. 四种基本句式 七言诗平仄以五言为基础扩展…

    2025年4月18日
    1430
  • 古人写天山的诗有哪些?边塞诗中的雪域雄奇与家国情怀

    古人写天山的诗有哪些?边塞诗中的雪域雄奇与家国情怀 一、天山:边塞诗中的地理与文化符号 天山横亘西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边塞诗中象征壮阔、孤绝与戍边情怀的经典意象。古人笔下的天山,既有雪域雄奇的自然风貌,也承载着将士的家国忧思,成为连接地理与人文的精神坐标。 二、唐代边塞诗中的天山名篇 1.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025年6月24日
    510
  • 李白豪放不羁的诗句有哪些,如何体现其个性?

    李白以其豪放不羁、自信洒脱的个性著称,他的诗句中充满了这种独特的气质。以下是一些体现李白豪放不羁个性的诗句及其分析: 诗句示例 诗句 诗名 体现的个性特点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自信、豪放,表现出诗人对自我才华的极度自信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豪迈、壮志,以大鹏自比,展现诗人远大…

    2024年12月20日
    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