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无语凝噎出自哪首诗?

竟无语凝噎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竟无语凝噎”出自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全词如下: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重点解析

1. “竟无语凝噎”:描写离别时悲痛至极,哽咽到说不出话的场景。
2. 情感核心:全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环境烘托(寒蝉、骤雨、暮霭)和细节刻画(执手泪眼、无语凝噎),展现深沉的哀伤。

二、实际案例:经典化用与影响

1. 文学引用

– 现代作家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化用此意境,描写主角世钧与曼桢重逢时的沉默:“两个人只是站着对望,竟没有一句话。”
标红效果: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手法,直接呼应柳永词中“凝噎”的感染力。

2. 影视作品

–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顾廷烨与明兰分别时,镜头特写紧握的双手和含泪双眼,弹幕高频出现“竟无语凝噎”,可见其文化渗透力。

三、为何这句诗广为流传?

1. 普世情感:精准捕捉人类共通的离别之痛。
2. 画面感极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构成经典意象,易于传播。
3. 柳永的影响力:作为婉约派代表,其词作在宋代即“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四、延伸学习建议

– 对比阅读: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另一种离别书写)。
– 研究课题:宋代婉约词中的“沉默”修辞(如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

通过分析“竟无语凝噎”的出处与案例,可深入理解古典诗词如何以简练语言承载复杂情感。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鲜血读音是什么意思?这些易混淆字音你读对了吗?

    鲜血读音是什么意思?这些易混淆字音你读对了吗? 一、“鲜血”的正确读音 “鲜血”的正确拼音是 xiān xuè(“血”读第四声xuè)。常见错误:许多人误读为“xiān xiě”,这是因为“血”字存在 文白异读 现象:– 书面语(如成语、正式场合)中读 xuè(例:血统、热血沸腾);– 口语中可读 xiě(例:“手上流了点血”)。 专…

    5天前
    140
  • 高适的诗有哪些学习要点?边塞诗创作解析

    高适边塞诗的学习要点与创作解析 # 高适诗歌的核心学习要点 ## 1. 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的融合 高适(704-765)作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其创作与开元天宝年间的边疆战事紧密相关。需重点把握:– “安史之乱”前后的创作分期(前期豪迈/后期沉郁)– 三次出塞经历对《燕歌行》《蓟门行》等作品的影响– …

    2025年4月11日
    1560
  • 现代短诗大全诗有哪些?短小精悍的诗意表达

    现代短诗大全:短小精悍的诗意表达 一、现代短诗的定义与特点 现代短诗以凝练的语言、跳跃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为核心,通常不超过10行,甚至仅用1-3行完成诗意表达。其特点包括:– 高度浓缩: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丰富的内涵。– 意象鲜明:通过具体物象引发联想(如“月亮”象征孤独)。– 留白艺术:通过省略激发读者想象。 &#8212…

    2025年5月23日
    1210
  • 动植物共生主题诗选:生态诗意的多元表达

    动植物共生主题诗选:生态诗意的多元表达 一、引言:共生关系的诗学重构 动植物共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精妙的协作形式之一,其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平衡智慧,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本文通过分析生态诗歌中的共生主题,探讨诗人如何以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呈现这一自然现象,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解析。 — 二、动植物共生的生态内涵 1. 互惠共生的科学基础 …

    2025年4月27日
    1210
  • 汪洙的诗有哪些?神童诗人的经典作品

    汪洙的诗有哪些?神童诗人的经典作品 一、汪洙简介 汪洙(1079-1134),北宋著名诗人,字德温,号“神童”,因其幼年聪慧过人、诗才早显而得名。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是宋代诗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 二、汪洙的经典诗作 1. 《神童诗》 汪洙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神童诗》,其中包含多首短小精悍的劝学诗…

    2025年4月10日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