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出自哪首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乱花渐欲迷人眼”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全诗如下: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诗句解析

1.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2. 核心意象
“乱花”:指春日百花竞放的繁盛景象
“迷人眼”:通过视觉冲击表现春色的绚烂夺目
动态描写:”渐欲”二字生动展现春光逐步浓郁的过程

3. 艺术手法
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与后句”浅草才能没马蹄”形成工整对仗,体现白居易“通俗中见精巧”的语言风格。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文学鉴赏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该诗常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教师会重点解析:
炼字艺术:”乱””浅”等形容词的精准运用
情感表达:通过”最爱”直抒胸臆的写法

案例2:旅游文化推广

杭州市在西湖宣传中多次引用此诗:
1. 白堤景区立有诗碑
2. 春季旅游手册常用”乱花渐欲迷人眼”作为宣传语
3. 2023年”西湖花事”活动直接以该诗句命名

四、延伸影响

1. 成语化运用
现代常将”乱花迷人眼”引申为面对复杂选择时的困惑状态,如:
> “理财产品琳琅满目,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2. 跨艺术改编
– 舞蹈诗剧《钱塘湖春行》以此诗句为核心意象
– 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曾谱曲传唱

五、学术争议

有学者指出:
– 现存最早版本《白氏长庆集》中”乱花”作”野花”
– 日本金泽文库藏唐抄本则记为”落花”
– 目前通行版本源自明代马元调刊本

(注:本文重点内容已按规范标红,案例部分包含教育、文旅等实际应用场景)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描写四季的诗有哪些?四季更迭中的诗意变迁

    描写四季的诗有哪些?四季更迭中的诗意变迁 一、四季诗的文化内涵 四季更迭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中国古代诗歌通过四季意象,展现生命轮回、时光流逝的哲思,形成独特的审美体系。 重点内容:– 春象征新生与希望,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多表现热烈或苦闷,如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2025年4月13日
    1320
  • 放和雪的词语接龙有哪些有趣组合?

    这是一道词语接龙问题,需要我们利用“放”和“雪”这两个字作为开头,进行有趣的词语接龙。词语接龙要求下一个词的开头字必须是上一个词的结尾字,同时尽量保持词语的有趣性和连贯性。 首先,我们可以从“放”字开始,考虑一些常见的以“放”字结尾的词语,如“放风筝”、“放任自流”等。然后,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作为起点,比如“放风筝”,接下来就需要找一个以“筝”字开头的词语…

    2024年10月6日
    3440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如何写出隔断亲情的痛苦?

    宋之问《渡汉江》中的亲情隔断之痛:一封无法寄达的家书 一、诗歌背景与情感基调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出自宋之问《渡汉江》,创作于诗人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后北归途中。这两句诗以极简的文字勾勒出时空的双重阻隔,其中“岭外”点明地理的遥远,“经冬复历春”则强调时间的漫长。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特意选用“音书断”而非“音书绝”,暗示着通信的中断是外力所致,而非主观…

    2025年11月9日
    180
  •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哪一首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处、释义与文化影响 一、诗句出处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鲁迅的七言律诗《自嘲》,全诗如下: >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该诗创作于1932年,是鲁迅对自身处境与抗争精神的写照。 二、诗句释义 1. 横…

    2025年7月1日
    1060
  • 登高类诗歌表达哪些情感?悲秋、壮志与思乡的多元主题

    登高类诗歌表达哪些情感?悲秋、壮志与思乡的多元主题 一、登高诗歌的情感内核 登高类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行为,抒发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重点内容:其情感表达主要集中在悲秋、壮志与思乡三大主题上,既体现了个体生命的孤独与感伤,也展现了宏大的家国情怀。 二、悲秋:时序变迁中的生命慨叹 登高常与秋季结合,形成“登高悲秋”的经典意象…

    2025年7月13日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