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哪一首诗?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哪一首诗?

一、诗歌出处

“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这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其中第三首最为著名。

全诗内容: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二、重点解析

1. 历史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4年,安史之乱后杜甫暂居成都。诗中“东吴万里船”暗指当时长江航运的繁荣,也寄托了诗人对家国和平的向往。

2. 艺术特色
– 四句诗构成四幅独立画面,却通过空间转换(近景→远景→特写→宏观)形成整体
“万里船”的夸张手法:既写实(成都可通过岷江连接长江航运),又象征诗人胸怀天下的格局

3. 地理考证
现代学者考证认为:
– “西岭”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山脉
– “东吴船”证实了唐代成都→扬州的水路贸易路线

三、实际案例

案例1:语文教学应用

某中学教师在讲解此诗时:
1. 让学生绘制“四联句空间示意图”
2. 通过对比杜甫同期《登高》的沉郁风格,突出本诗“于平淡中见深意”的特点
3. 结合出土的唐代商船文物(如扬州唐代沉船),印证“万里船”的历史真实性

案例2:文化衍生创作

2023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数字展览:
– 用三维动画还原“门泊东吴船”场景
– 通过航运路线图展示唐代长江经济带的繁荣
– 观众扫码可虚拟体验“从草堂登船至江南”的穿越之旅

四、延伸思考

这首诗的现代价值在于:
1. 生态文明启示:诗中“黄鹂-白鹭-雪山-船舶”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典范式
2. 交通史研究:为研究唐代内河航运提供了文学佐证材料
3. 文化传播:成为成都“诗歌之城”建设的重要IP,相关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千万

> 注:建议结合杜甫《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对比阅读,体会诗人同期不同境遇下的创作差异。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乾隆的诗哪首最出名?

    乾隆皇帝诗歌研究:哪首最出名? 一、乾隆诗歌创作概况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之一,现存诗作达43,630首,数量超过《全唐诗》收录的48,900余首(两千多位诗人总和)。其创作贯穿60余年统治生涯,日均作诗2首,形成独特的”帝王诗”体系。 二、最具代表性的五首名作 1. 《飞雪》(最广为传诵) 重点内容:&…

    2025年7月1日
    870
  • 张窈窕《春思》的“门前桃李烂春晖”如何以乐景写哀情?

    张窈窕《春思》中“门前桃李烂春晖”的乐景写哀情手法探析 一、乐景与哀情的艺术辩证关系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景关系往往遵循”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美学原则(王夫之《姜斋诗话》)。这种艺术手法通过景物与情感的强烈反差,营造出更具张力的抒情效果。 二、《春思》原文与创作背景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2025年11月9日
    120
  • 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哪首诗?

    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创作于其被贬黄州期间,借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抒发人生感慨。 重点内容:– 全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气势磅礴,以长江奔流比喻历史长河,引出对历史英雄的追忆。– 此词被誉为“…

    2025年6月27日
    910
  • 长恨春归无觅处的下一句,为何是转折之笔?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长恨春归无觅处”下一句为何是转折之笔的专业分析文章。 “长恨春归无觅处”的下一句:为何是石破天惊的转折之笔?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整首诗语言浅白,意境却深邃悠远。其中,下半句“不知转入此中来”被历代评论家视为点睛之笔,是全诗情感与哲理升华的关键。它之所以被称为转折之笔,在于它完成…

    2025年10月25日
    250
  • 哪些诗中描绘了美丽的女郎形象?

    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描绘美丽女郎形象的佳作。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女性的美貌,还深刻揭示了她们的性格特点和内在气质。以下是一些描绘美丽女郎形象的经典诗句: 直接描绘美貌 《诗经·秦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郎的手、皮肤、脖子、牙齿、额头、眉毛以及笑容和眼神,展现了一个全…

    2024年10月6日
    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