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入黄花无处寻是哪一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飞入黄花无处寻”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如下:
>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重点内容:诗中描绘了春日乡村的童趣场景,黄蝶与黄花(油菜花)融为一体,凸显了自然之趣与孩童的天真。
2. 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 意象对比:黄蝶的灵动与菜花的静美形成动态画面。
– 色彩运用:“黄蝶”与“黄花”的同色系叠加,增强视觉模糊感,呼应“无处寻”的意境。
– 语言风格:杨万里擅用白描手法,以简练语言捕捉生活瞬间。
案例: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此诗常被用作“田园诗”范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黄蝶隐入花丛”的画面,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3. 常见误传与纠正
– 误记版本:部分人误记为“飞入黄花无处寻”,实际原句为“飞入菜花无处寻”。
– 原因分析:
– “黄花”在古诗中多指菊花(如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但此诗特指油菜花。
– 口语传播中易混淆“菜花”与“黄花”。
4. 延伸知识:杨万里的田园诗
杨万里作为“诚斋体”代表诗人,擅长捕捉自然细节。类似作品还有:
–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
–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
重点内容:其诗风清新活泼,对后世描写儿童与自然的诗歌影响深远。
5. 文化应用案例
– 旅游推广:江西新市(诗中所在地)以“油菜花田追黄蝶”为特色,打造春季文旅活动。
– 艺术创作:画家丰子恺曾据此诗绘制漫画,展现童趣与田园之美。
通过以上分析,可清晰理解“飞入黄花无处寻”的准确出处及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