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

诗句出处与背景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诗人徐锡麟的《出塞》。全诗如下: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诗句解析

1. 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末民族危机深重时期,徐锡麟作为革命志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视死如归的豪情。
2. 典故:诗句化用东汉名将马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强调为国捐躯的无畏精神,无需计较身后之事。

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案例1:爱国主义教育

–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活动中,此诗常被引用,强调先烈“为国牺牲”的崇高精神。例如,某高校历史讲座以该诗句为主题,结合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事迹,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案例2:文化创作

–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革命者陈独秀在演讲中引用此诗,激发青年救国热情,展现诗句在近代革命中的激励作用。

诗句的文学价值

1. 语言风格:简洁有力,以“沙场”“马革裹尸”等意象凸显悲壮感。
2. 思想内涵:传递了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重点总结:徐锡麟通过此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结合,其精神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相关推荐

  • 出自《黔之驴》的成语有哪些?柳宗元寓言的智慧结晶

    出自《黔之驴》的成语有哪些?柳宗元寓言的智慧结晶 一、《黔之驴》的成语解析 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通过驴与虎的互动,揭示了“外强中干”的本质,并衍生出多个经典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1. 黔驴技穷 释义: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再无计可施。出处:原文“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实际案例:> 某科技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初期凭借单…

    2025年4月15日
    1030
  • 张九龄诗作中的盛唐气象:岭南名相的文学成就

    张九龄诗作中的盛唐气象:岭南名相的文学成就 一、引言:盛唐气象与张九龄的文学地位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巅峰,形成了以雄浑豪放、气象恢弘为特征的“盛唐气象”。张九龄作为开元名相和岭南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诗作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独具个人风格。他的作品融合了政治家的理性与诗人的感性,成为盛唐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张九龄诗作的盛唐特质 1. 雄浑开阔的意境 张九…

    2025年4月16日
    1140
  • 别董大激励朋友的两句诗是哪两句?

    别董大激励朋友的两句诗是哪两句? 一、重点内容:激励朋友的两句诗 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最广为传颂的激励朋友的诗句。这两句诗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董大的深情慰藉和坚定鼓励,传递出“前路虽远,必有知己”的乐观精神。 二、诗句的深层含义 1. “莫愁前路无知己”:劝慰友人不必担忧未来的孤独,强调人生处处有…

    2025年6月27日
    560
  • 李白写酒的诗有哪些?诗仙的酒意入喉

    李白写酒的诗有哪些?诗仙的酒意入喉 一、李白与酒的千古情缘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中酒的出现频率极高,据统计,现存千余首诗中涉及酒的超过200首。酒是李白诗歌的灵魂载体,既是他豪放人格的外化,也是其艺术创造的催化剂。唐代杜甫曾评价:”李白斗酒诗百篇”,精准概括了其诗酒交融的创作特质。 二、经典酒诗案例解析 …

    2025年4月10日
    1040
  • 何处得秋霜是哪首诗?

    何处得秋霜:探寻古诗中的经典名句 一、重点内容:诗句出处与作者 “何处得秋霜”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其十五》。全诗如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夸张手法的运用 李白以“白发三千丈”的极度夸张开篇,配合“何处得秋霜”的意象…

    2025年6月28日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