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哪首诗?

Random Image

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哪首诗?

一、核心答案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词如下: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词语解析与艺术特色

1. 绿肥红瘦的独特表达:
“绿”指海棠叶,“红”指海棠花,通过拟人化的“肥”“瘦”对比,生动描绘雨后叶茂花残的景象。
色彩与形态的对比:以“肥”写叶之繁盛,“瘦”写花之凋零,体现李清照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力。

2. 全词情感内核
– 表面写惜花,实则隐含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展现了宋代婉约词“含蓄深沉”的特点。

三、实际案例:现代文化中的引用

1. 影视作品
–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8)直接化用词句为标题,呼应剧中盛明兰的成长与家族兴衰。
2. 文学评论
– 学者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分析此词,强调李清照“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语言艺术。

四、延伸思考:为何此句成为经典?

创新性比喻:突破传统诗词对凋零的直白描写,用视觉化语言传递生命代谢的哲学。
文化符号意义:现代常借“绿肥红瘦”比喻事物盛衰交替,如经济周期、行业竞争等(例:“互联网行业绿肥红瘦,新旧业态更迭”)。

五、总结

李清照通过《如梦令》中“绿肥红瘦”四字,将自然现象升华为永恒的艺术意象,其影响力跨越千年,至今仍为文学与大众文化提供灵感。

(0)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7小时前

相关推荐

  • 有哪些关于化石的诗?穿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穿越时空的诗意对话:有哪些关于化石的诗? 化石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者,自古以来就激发着诗人的灵感。它们不仅是科学的载体,更是跨越时空的诗意媒介。本文将探讨关于化石的诗歌,分析其主题与艺术表现,并附上实际案例。 — 一、化石诗的常见主题 1. 时间的永恒与短暂 化石凝结了亿万年的时光,诗人常借此表达对时间流逝的哲思。案例: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2025年5月30日
    350
  • 柳树的诗句集锦,哪些最能描绘其柔美?

    描绘柳树柔美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最能体现柳树柔美的诗句集锦: 贺知章《咏柳》 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柔美姿态。柳树如同用碧玉装扮而成,万条柳枝垂下,宛如绿色的丝带。诗人好奇地问,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全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将柳树…

    2024年12月28日
    1510
  • 劝学诗中的智慧:哪些古诗至今仍是激励学子向上的精神灯塔?

    劝学诗中的智慧:哪些古诗至今仍是激励学子向上的精神灯塔? 一、劝学诗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劝学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分支,最早可追溯至《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汉代乐府诗《长歌行》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句,奠定了劝学诗的核心价值观——珍惜时光、奋发进取。唐宋时期,随着科举制…

    2025年6月6日
    240
  • 有哪些诗人写过宜昌的诗?三峡风光在诗词中的诗意呈现

    有哪些诗人写过宜昌的诗?三峡风光在诗词中的诗意呈现 一、宜昌与三峡的诗词文化背景 宜昌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畔,自古为“川鄂咽喉”,其壮丽的三峡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题咏。从唐宋至明清,众多诗人以宜昌为题材,留下了大量描绘三峡险峻、江流奔腾、人文风情的诗篇。 二、历代诗人笔下的宜昌与三峡 1. 李白:豪放飘逸的三峡意象 唐代诗仙李白曾多次途经…

    2025年6月13日
    150
  • 和火有关的诗句,哪些最能点燃你的热情?

    和火有关的诗句中,以下这些最能点燃我的热情: 诗句 作者 朝代 诗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 唐 《春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唐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 明 《石灰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唐 《忆江南》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高适 唐 《燕歌行》…

    2024年12月23日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