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上秋风动客情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如下: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江上秋风动客情”
– “动客情”是诗眼,点明诗人因秋风触发的羁旅思乡之情。
– 秋风意象在古诗中常象征漂泊与寂寥(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2.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后两句以儿童夜捉蟋蟀的温馨场景,反衬诗人孤寂心境。
– 白描写景:通过“梧叶”“秋风”“篱灯”等意象,勾勒出秋夜萧瑟的画面。
三、实际案例:诗句在现代的应用
1. 文学创作
– 作家阿城在散文《秋天》中化用此句,描写都市人面对秋景时的乡愁:“江上秋风动客情,如今却成了地铁玻璃窗上的一层雾气。”
2. 影视作品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主角望江独白时引用此句,暗示其身世飘零的处境,强化剧情感染力。
3. 文化教育
–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此诗编入三年级课本,通过对比教学(如与《静夜思》联动),帮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古典诗歌特点。
四、延伸思考
此诗与张继《枫桥夜泊》同属“秋夜羁旅”主题,但叶绍翁以儿童嬉戏的细节打破悲秋传统,体现宋代诗歌“以俗为雅”的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