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哪一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出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是描写春节习俗的经典诗作。此诗创作于王安石初拜相推行新政时期(1069年),通过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隐喻政治改革的决心。
全诗内容:
“`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重点内容解析
1. 爆竹驱年(标红)
– 古代用燃烧竹子爆破声驱赶”年兽”的习俗,后演变为鞭炮文化
– 案例:湖南浏阳现存最早的爆竹作坊遗址可追溯至唐代
2. 屠苏酒文化
–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配方:大黄、白术等药材浸泡
– 宋代形成元旦饮屠苏的固定习俗,饮酒顺序从幼到长,取”得岁”之意
3. 桃符演变
– 五代后蜀君主孟昶题写”新年纳余庆”为中国最早春联
– 明代朱元璋推广春联,现存最早的印刷春联为明弘治年间《九九消寒图》
现代传承案例
1. 非遗保护(标红)
– 2006年浏阳花炮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使用微烟环保烟花,技术源自宋代”药发傀儡”技艺
2. 文化创新
– 故宫博物院推出”岁朝图”数字展览,还原《元日》诗中场景
– 河南卫视《2023元宵奇妙游》用AR技术呈现爆竹除岁的神话场景
文学史地位
该诗被收入《千家诗》《唐宋诗举要》等权威选本,现代学者傅璇琮指出:”以节日写变革,是王安石将政治抱负文学化的典范“(标红)。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宋诗概说》中特别分析此诗”新故相除”的哲学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