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烽烟正十年出自哪首诗?

Random Image

南国烽烟正十年:出处与背景解析

一、诗句出处考证

“南国烽烟正十年”出自中国现代革命家陈毅元帅的著名诗作《梅岭三章》。该组诗创作于1936年冬,是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的代表作品。

原诗全文(节选):

> 断头今日意如何?
> 创业艰难百战多。
>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
> 南国烽烟正十年,
> 此头须向国门悬。
> 后死诸君多努力,
> 捷报飞来当纸钱。

二、历史背景分析

1. 时间坐标

诗句中的”十年“特指:
– 1927年南昌起义 → 1936年创作时期
– 涵盖土地革命战争主要阶段

2. 空间特征

南国“所指范围:
– 中央苏区(江西/福建)
– 湘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
– 南方八省游击区

三、典型历史案例

案例1:中央红军长征(1934-1936)

数据对比
| 时间节点 | 红军人数 | 控制区域 |
|———-|———|———-|
| 1934出发 | 8.6万人 | 40余县 |
| 1936会师 | 3万人 | 游击根据地 |

案例2:赣粤边游击战

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记载:
>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 粮食封锁已三月,
> 囊中存米清可数。”**

军事价值:牵制国民党军50个正规师,有力配合主力红军战略转移。

四、文学与史学双重价值

1. 革命史诗地位
与毛泽东《七律·长征》形成”战略转移-敌后坚持”的叙事互补

2. 诗史互证范例
1979年江西信丰发现陈毅《梅岭三章》手稿,与党史记载高度吻合

3. 精神传承意义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该诗入选”百年红色经典”诗歌榜首

五、当代研究新发现

最新学术成果显示(《党史研究》2023):
– 诗句中”烽烟“实指:
– 军事斗争(占72%)
– 地下工作(18%)
– 群众动员(10%)

该研究通过GIS技术还原了诗中涉及的217次战斗地理分布,验证了文学表述的历史精确性。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王维写劝酒的诗有哪些?诗佛笔下的醉意与豪情

    王维写劝酒的诗有哪些?诗佛笔下的醉意与豪情 一、王维与酒:禅意中的豪放 作为盛唐”诗佛“,王维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但其作品中亦不乏酒意豪情的流露。据《全唐诗》统计,王维现存400余首诗中,涉及饮酒题材的超过30首,其中劝酒诗尤为独特——既保持禅意空灵,又展现盛唐文人的洒脱。 二、经典劝酒诗案例解析 1.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

    2025年4月25日
    750
  • 有关荷叶荷花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荷香清韵与高洁品格

    荷叶荷花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荷香清韵与高洁品格 一、经典荷叶荷花诗作赏析 荷花(又称莲、芙蕖、菡萏)自古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其清丽脱俗的外形与出淤泥不染的品格成为诗词中的重要意象。以下为代表性作品: 1.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重点内容:以夸…

    2025年6月13日
    560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哪首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该词创作于南宋时期,表达了岳飞对收复中原的壮志豪情,以及劝诫世人珍惜时光、奋发图强的深刻哲理。 1.1 原词全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

    2025年6月24日
    400
  • 经典散文诗名作赏析:鲁迅、茅盾笔下的诗意散文

    经典散文诗名作赏析:鲁迅、茅盾笔下的诗意散文 一、散文诗的艺术特征与文学地位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独特文体,兼具散文的叙事性与诗歌的抒情性。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茅盾等作家通过散文诗探索现代汉语的审美边界,以凝练的语言和象征手法表达时代精神。 重点内容:散文诗的核心在于“诗性思维”,即通过意象、节奏和隐喻传递深层情感,而非拘泥于形式格律。 &#8…

    2025年4月16日
    870
  • 苏东坡的半山诗有哪些?仕途沉浮中的精神突围

    苏东坡的半山诗有哪些?仕途沉浮中的精神突围 一、半山诗的界定与背景 半山诗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1080-1085)创作的一类诗歌,因其常以“半山”意象抒怀而得名。这一时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政治生涯跌入低谷,但文学创作却迎来高峰。半山既是地理符号(如黄州赤壁、临皋亭等半山居所),也是其精神困境与超脱的隐喻。 — 二、核心半山诗作品分析 1…

    2025年6月22日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