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与松泉作四邻出自哪首诗?

探寻诗句“洽与松泉作四邻”的出处

一、诗句溯源

“洽与松泉作四邻”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其山水田园诗派的典型风格。

重点内容:全诗通过描写寻访隐士不遇的过程,展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的隐逸情怀和自然审美趣味。

二、原诗全文及赏析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洽与松泉作四邻,闭户著书多岁月。
“`

重点内容
1. “洽与松泉作四邻”中的“洽”字意为和谐、融洽
2. 该句生动描绘了隐士吕逸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3. 王维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隐士的高洁品格

三、实际案例分析:诗句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案例:苏州拙政园“松泉亭”

1. 设计理念:直接化用王维诗句意境
2. 景观构成:
– 主体建筑:六角攒尖顶亭
– 配植:五针松、黑松等松科植物
– 水景:人工泉瀑与自然溪流结合
3. 文化内涵
– 通过“松泉”意象营造隐逸空间
– 运用“借景”手法实现“青山如屋里”的视觉效果

重点内容:该案例证明古典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能为传统园林设计提供美学范式文化基因

四、诗句的跨文化传播

在日本京都的天龙寺庭院中:
– 枯山水区域特意配置松树与石组
– 僧人称其设计灵感部分来自王维此诗
– 体现了汉诗文化在东亚园林艺术中的深远影响

五、学术价值

1. 为研究盛唐隐逸文化提供典型文本
2. 展现王维“诗中有画”创作特色的典范之作
3. 诗句中“松泉”意象成为后世文人表达林泉之志的经典符号

重点内容:该诗句及其所在诗作已被收入《全唐诗》卷126,是研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材料。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8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8

相关推荐

  • 爱国诗词朗诵选:哪些诗作最适合舞台演绎

    爱国诗词朗诵选:哪些诗作最适合舞台演绎 在舞台朗诵中,爱国诗词因其情感激昂、节奏鲜明和主题深刻,常能引发观众共鸣。然而,并非所有爱国诗作都适合舞台演绎。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哪些诗作最能通过朗诵传递力量,并给出选材建议。 一、舞台朗诵的选诗标准 1. 情感张力强:诗句需具备强烈的感染力,如《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悲壮、《沁园春·雪》的豪迈。2. 节奏感突出:…

    2025年5月17日
    1020
  • 《夜雪》这首诗是从哪些独特角度来描绘夜雪的?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从独特的角度描绘了夜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触觉角度 描述:诗的开篇“已讶衾枕冷”从触觉入手,描写了诗人在睡梦中被寒冷惊醒,发现被子和枕头已经变得冰冷。 独特之处:通过触觉感受,间接揭示了夜雪的存在和寒冷,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雪夜的寒意。 2. 视觉角度 描述:“复见窗户明”一句,诗人通过视…

    2024年12月11日
    2500
  •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文中有何豪情?

    “凌万顷之茫然”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其中蕴含了苏轼的豪情壮志与豁达胸怀。以下是对这句诗中苏轼豪情的详细解读: 诗句原文与背景 原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背景:《前赤壁赋》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借游览赤壁古迹,抒发自己人生感慨的一篇佳作。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

    2025年1月3日
    2220
  • 季节描写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感受四季轮回之美

    季节描写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感受四季轮回之美 一、四季诗词的文化意义 季节描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情感、寄托哲理。四季轮回不仅是时间更替的象征,更承载了生命循环、人生际遇的深刻内涵。 二、春夏秋冬的代表诗作 1. 春:生机与希望 重点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025年5月29日
    1020
  • 夸赞女子的诗句,你有哪些推荐?

    夸赞女子的诗句众多,以下是一些经典且富有美感的推荐: 赞美女子美貌的诗句 李白《西施/咏苎萝山》 诗句: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白居易《长恨歌》 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李白《清平调·其一》 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诗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王昌龄《西宫秋怨》 诗句: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

    2024年12月19日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