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日休最有名的诗是哪一首?
一、皮日休的诗歌地位
皮日休(约834—883年)是晚唐著名诗人,与陆龟蒙并称“皮陆”,其诗作以批判现实和讽刺时政著称。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战斗性。
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橡媪叹》被公认为皮日休最著名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拾橡子充饥的老妇人,深刻揭露了晚唐时期赋税沉重和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
诗歌全文:
“`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
三、艺术特色分析
1. 白描手法:通过老妇人拾橡子的细节描写(“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生动展现劳动人民的艰辛。
2. 对比强烈:将“粒粒如玉珰”的优质稻米与“橡实诳饥肠”形成尖锐对比。
3. 直指时弊:揭露官府“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的剥削手段,批判力度堪比白居易《卖炭翁》。
四、历史评价与实际影响
– 《唐才子传》称其诗“峭直刻露,未肯庸庸碌碌与俗俯仰”。
– 现代学者考证,此诗反映的“两税法”弊端与敦煌出土文书《乙未年赵僧子典儿契》记载的民间疾苦高度吻合。
– 2020年北京大学《唐诗选读》课程将其列为“唐代十大社会批判诗”之一。
五、与其他名作的比较
| 诗作 | 主题 | 艺术特点 | 社会影响 |
|————-|————|—————-|—————-|
| 《橡媪叹》 | 民生疾苦 | 叙事性强,对比尖锐 | 反映晚唐社会矛盾 |
| 《汴河怀古》 | 历史反思 | 议论精警 | 引发对隋炀帝的重新评价 |
| 《蚊子》 | 讽刺权贵 | 寓言体 | 开创咏物讽刺新范式 |
结语
《橡媪叹》以其深刻的现实关怀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不仅成为皮日休的代表作,更是中国诗歌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范本。诗中“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的质问,至今仍具有警醒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