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稀出自杜甫的哪首诗?
一、古稀的出处与背景
“古稀”一词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诗中“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句,直接点明了古代人寿命普遍较短的社会现实。唐代平均寿命约30-40岁,能活到70岁者极为罕见,因此杜甫用“古稀”形容高龄的珍贵。
二、“古稀”的文化内涵与演变
1. 文学意义:杜甫通过“古稀”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暗含对及时行乐的劝诫。
2. 社会影响:后世将“古稀”作为70岁的代称,如明代书画家文徵明70岁时自称“古稀老人”,并刻印章纪念。
3. 现代应用:如今“古稀”仍用于祝寿场合,如“古稀之年”“古稀庆典”等,体现对长寿的祝福。
三、实际案例分析:杜甫诗中的生命观
1. 对比研究:
–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忧国忧民;
– 而《曲江》中的“古稀”则转向个人生命哲思,反映其晚年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
2. 历史佐证:
– 据《旧唐书》记载,杜甫享年58岁,未能活到“古稀”,更凸显诗中感慨的悲凉。
四、总结
“古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既源于杜甫的诗句,又超越文本成为长寿的象征。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背景与人文精神,至今值得深入探讨。
重点提示:研究古典诗词时,需结合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才能准确理解如“古稀”这类词汇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