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乌衣巷》,全诗如下: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创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借金陵(今南京)古迹抒发文物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王谢的象征意义
– 王谢指东晋时期两大豪门世家:琅琊王氏(如王导)和陈郡谢氏(如谢安)。
– 这两族曾居住在南京乌衣巷,权倾朝野,是东晋士族政治的缩影。
2. 燕子意象的深层含义
– 诗人通过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对比,暗喻豪门衰落、历史更迭的必然性。
– 标红重点:燕子作为“历史见证者”,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研究
– 学者常引用此诗分析唐代怀古诗的“以小见大”手法,如《唐诗鉴赏辞典》中强调其“用具体意象映射宏大历史”的特点。
2. 文化传播
– 南京乌衣巷景区以该诗为主题,复原王谢故居,并设立“王谢燕”雕塑,吸引游客感受历史变迁(见图例)。
– 案例:2023年南京文旅局推出“诗词寻踪”路线,此诗成为核心IP,带动周边文化消费增长30%。
3. 商业隐喻
– 企业家引用此诗比喻行业兴衰,如某科技论坛以“王谢堂前燕”为题,探讨传统巨头与新兴企业的竞争关系。
四、延伸思考
刘禹锡通过“燕子”这一微小载体,将历史洪流具象化,其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类似表达可见于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或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均以“景语”抒“情语”。
标红总结:该诗不仅是怀古诗的典范,更成为解读中国历史哲学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