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哪一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全诗如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约767年),当时他漂泊夔州(今重庆奉节),身患肺病、风痹等多种疾病,生活困顿。“百年多病独登台”正是诗人对自身孤寂、衰老、漂泊命运的深刻写照。
—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标红
1. “百年”:既指人生暮年,也暗喻时代动荡(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
2. “多病”:杜甫晚年患有肺病、糖尿病、耳聋等疾病(见其诗《耳聋》《遣闷》等)。
3. “独登台”:凸显孤独感,与首联“猿啸哀”“鸟飞回”的意象呼应,强化漂泊无依的悲凉。
重点内容:这句诗通过个人病痛与时代苦难的双重映射,成为杜甫晚年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典型代表。
—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案例1:文学研究
学者莫砺锋在《杜甫诗歌讲演录》中分析:
> “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个体的渺小置于宇宙的宏大(“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中,形成强烈的生命张力。
案例2:影视改编
2023年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杜甫》引用此句,画面展现杜甫蹒跚登台的背影,配以长江奔流,视觉化传递诗句的苍凉意境。
—
四、延伸思考
杜甫同类主题诗句对比: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同样写病痛与孤独,但更侧重战乱中的失联。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聚焦衰老焦虑,与“百年多病”形成互文。
重点内容:杜甫晚年诗作常以疾病意象为载体,承载对生命、家国的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