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浓妆淡抹总相宜:出自哪首经典诗词?

诗句出处与背景

“浓妆淡抹总相宜”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重点解析
1. 创作于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2. “西子”指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
3. 通过拟人化手法将西湖与西施并提,开创了中国山水审美的新范式

艺术特色分析

1. 比喻的独创性

苏轼突破性地用“淡妆”对应雨天朦胧“浓抹”对应晴天明艳,赋予自然景观人格化魅力。这种写法直接影响后世”西湖十景”的命名逻辑。

2. 辩证美学观

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之道
– 晴/雨、浓/淡的二元对立统一
– 案例:2023年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报告中特别引用此句,论证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审美哲学

现代应用案例

文旅宣传实践

杭州市官方宣传片《诗画杭州》中:
1. 重点镜头:晴日雷峰塔(浓抹)与烟雨断桥(淡妆)的对比切换
2. 数据效果:该片发布后,西湖雨日游客量同比提升23%(2022年统计数据)

美学理论延伸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在《造园记》中论述:
> “苏轼这句诗揭示了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既要有设计者的’浓抹’(人工干预),更要保留自然的’淡妆’(原生状态)”

跨文化传播

大英博物馆”中国山水诗画展”(2021年)的展陈设计:
– 将诗句翻译为”Like Lady Xizi, charming in either light or heavy makeup
– 配合展出了明代仇英《西湖图卷》,形成诗画互文

学术价值
据《宋代文学研究年鉴》统计,近10年关于该诗句的学术论文达127篇,其中68%聚焦于其开创性的审美范式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鸟登枝头:古诗中如何描绘这一生动场景?

    鸟登枝头:古诗中如何描绘这一生动场景? 一、引言:鸟与枝头的意象内涵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鸟登枝头”是常见的自然场景,既象征自由与生机,也暗含孤寂或闲适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一意象,传递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鸟与枝头的组合,往往成为情感与哲思的载体。 二、古诗中的经典描绘手法 1. 动态刻画:鸟的灵动与枝头的呼应 诗人常以动态笔法捕捉鸟飞落枝头的瞬间,突…

    2025年6月9日
    460
  • 龚自珍写过哪几首诗?

    龚自珍的诗歌创作概述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思想深刻和艺术独创性著称。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龚自珍的代表诗作 1. 《己亥杂诗》(组诗) 这是龚自珍最著名的诗歌作品,共315首七言绝句,写于1839年(己亥年)。其中最广为传诵的是: 第125首:&#822…

    2025年6月26日
    610
  • 边塞诗有哪些楼层意象?边塞诗中的建筑描写

    边塞诗中的建筑意象与空间书写 一、边塞诗的”楼层意象”解析 边塞诗中的建筑描写常通过垂直空间的对比强化边塞的孤绝与壮阔,主要体现为以下意象: 1. 城楼/戍楼 – 军事防御功能:如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以”百尺”突出城楼之高,象征戍边将士的视野与孤独。 &#82…

    2025年4月11日
    1250
  • 王安石有哪些诗景?在政治家的诗中看山河

    王安石的诗景:在政治家的诗中看山河 王安石诗歌的独特风格 王安石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政治家的理性思考,又有文人的细腻情感。他的诗景多聚焦于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和社会现实,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广阔的人生视野。 王安石诗中的主要诗景 1. 自然山水:雄浑与清丽并存 王安石的山水诗既有雄浑壮阔的一面,也有清新…

    2025年4月25日
    900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整首诗?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及赏析 # 原诗全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重点诗句解析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艺术特色 1. 拟人化手法:将明月人格化为饮酒伴侣2. 数学悖论:独饮→…

    2025年6月26日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