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中花似锦出自哪首诗?

百花园中花似锦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百花园中花似锦”出自明代诗人唐寅(唐伯虎)的《桃花庵歌》。全句为:
“百花园中花似锦,花间酌酒赏花人。”
该诗是唐寅晚年隐居苏州桃花坞时所作,以狂放不羁的笔触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
“百花园”象征繁华世间,“花似锦”以比喻手法描绘百花盛开的绚烂景象。
实际案例:明代苏州园林文化兴盛,唐寅笔下”花似锦”可能取材于拙政园等名园的花卉景观。

2. 情感表达
诗句通过赏花人的形象,传递出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后文”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形成呼应。

文化影响与现代应用

园林设计:现代苏州园林常引用此句作为景观题词,如网师园的”殿春簃”庭院,以花卉布局再现诗中意境。
文创产品:故宫文创曾推出”花似锦”系列丝巾,将诗句与传统纹样结合,成为热销款。

对比其他相似诗句

| 诗句 | 作者 | 意境差异 |
|———————|——–|—————————|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 | 侧重春景的动态美感 |
| “千朵万朵压枝低” | 杜甫 | 突出花朵的繁密与重量感 |

总结

“百花园中花似锦”不仅是唐寅诗中的经典意象,更成为中国传统花卉美学的符号。其视觉冲击力哲学内涵至今仍被广泛借鉴于艺术与生活领域。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0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0

相关推荐

  • 羁旅诗用了哪些议论?漂泊中的理性沉思

    羁旅诗中的议论:漂泊中的理性沉思 一、羁旅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羁旅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主要表现游子、贬谪者或征夫在漂泊途中的孤独、思乡与人生感悟。其源头可追溯至《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至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如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人的作品均以羁旅题材闻名。 重点内容:羁旅诗的核心矛盾在于物理空间的移动与精神归属的缺失,诗人常通过议论表达对命运、社会乃…

    2025年5月23日
    1180
  •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李白的哪首诗?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处与深度解析 一、诗句出处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该诗是李白遭遇政治挫折后所作,以豪迈的笔触抒发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原诗全文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

    2025年6月26日
    1070
  • 墨池出自哪首诗?

    墨池出自哪首诗?——探寻典故背后的文化意蕴 一、墨池的经典出处 墨池最著名的出处是北宋文学家曾巩的散文《墨池记》。文中记载:“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重点内容:1. 曾巩《墨池记》以王羲之勤学书法“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阐发“以精力自致”的治学精神。2. 王羲之…

    2025年6月27日
    930
  • 大连散文诗有哪些特点?地域文学中的海洋意象解读

    大连散文诗的特点及地域文学中的海洋意象解读 一、大连散文诗的主要特点 1. 浓郁的海洋气息 大连作为滨海城市,其散文诗常以海洋为背景,通过海浪、礁石、渔船等意象展现地域特色。例如,诗人宁明的《海之语》中写道:“潮汐是海的呼吸,礁石是海的骨骼”,将海洋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和情感。 2.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大连散文诗常融入殖民历史(如俄日占领时期)和现代都市化进…

    2025年6月3日
    960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天涯若比邻”如何重新定义离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天涯若比邻”对离别意象的重构 一、传统离别诗的情感范式与王勃的突破 在初唐之前的送别诗中,离别多被表现为充满悲戚与不确定性的情感体验。如《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的哀婉,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定调,均将地理距离等同于情感疏离。这种创作传统形成了以空间阻隔强化心理创伤的固定模式。 王勃却以“城阙辅…

    2025年11月9日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