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读书的古诗词,激励勤学不辍

Random Image

以下是一些坚持读书、激励勤学不辍的古诗词,它们富含哲理,能够鼓舞人心,激励人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1. 《劝学》 唐·颜真卿

  • 原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译文:三更挑灯夜读,五更鸡鸣即起,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 赏析:这首诗语言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的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读书已晚。诗人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2.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 原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 赏析:这首诗是《白鹿洞二首》中第一首,此诗描写诗人的读书生活,为一首惜时诗。首句叙事,诗人读书入神,全然忘记了时间;次句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着世人珍惜光阴。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从全诗可见,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3. 《劝学诗》 宋·朱熹

  • 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 赏析:这首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4.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 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 赏析:这首诗韵味悠长,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思考。它指出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即知行合一。

5. 《劝学》 唐·孟郊

  • 原文: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 赏析:全诗词句恳切,朴实自然,比喻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6. 《长歌行》 汉乐府

  • 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 赏析:此诗主要是说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等老了再后悔。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等事物,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要热爱生命,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此诗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7. 《观书》 明·于谦

  • 原文: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 赏析:这首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这些古诗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坚持读书、勤学不辍的重要性,它们能够激励人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7日

相关推荐

  • 春有百花秋有月出自哪首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出自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春有百花秋有月” 出自南宋僧人慧开禅师的禅诗《无门关·平常是道》(又名《颂平常是道》)。该诗是禅宗经典偈颂,收录于《无门关》第十九则公案中,旨在阐释”平常心是道”的禅理。 重点内容:– 全诗原文: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g…

    2025年7月1日
    510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哪首诗?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溯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该词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北宋时期,收录于其词集《小山词》中。 原词全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

    2025年6月26日
    550
  • 古代诗的主题有哪些分类?从咏史到咏物,梳理诗歌母题

    古代诗歌主题分类与母题梳理 # 一、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或遗迹为题材,通过追忆往昔抒发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际遇的感慨。这类诗歌常体现“借古讽今”的创作意图。 代表案例:–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刘禹锡《乌衣…

    2025年7月13日
    510
  • 和鸣诗中的经典对唱有哪些?赏析古代诗歌中的应答艺术

    和鸣诗中的经典对唱有哪些?赏析古代诗歌中的应答艺术 一、和鸣诗的定义与起源 和鸣诗,又称“唱和诗”或“应答诗”,是古代诗人通过诗歌形式进行对话交流的文学创作。其起源可追溯至《诗经》中的对唱形式,如《郑风·子衿》中的男女互答。唐代以后,文人间的酬唱应答成为风尚,形成了丰富的艺术传统。 二、经典对唱案例赏析 1. 李白与杜甫的“诗仙诗圣”对答 – 李…

    2025年4月23日
    1120
  • 孕妇梦见大蟒蛇是什么意思?是胎梦解析还是心理压力?

    孕妇梦见大蟒蛇的解析:胎梦象征还是心理压力? # 一、梦境解析的理论基础 梦境是潜意识与现实的交织,尤其对孕妇而言,梦境可能反映生理变化、心理状态或文化信仰。关于孕妇梦见蟒蛇的解读,主要存在两种视角:1. 传统文化中的胎梦象征(如预示胎儿性别或健康)2. 现代心理学中的压力投射(如对分娩的焦虑) # 二、蟒蛇作为胎梦的象征意义 在东亚文化中,蟒蛇常被视为&#…

    2025年5月20日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