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补天处出自哪首诗?

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出处考据

一、诗句来源与背景

“女娲炼石补天处”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该诗是李贺听乐师李凭演奏箜篌后创作的著名音乐诗,通过神话意象展现音乐的非凡魅力。

原诗全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神话意象的运用

重点内容:诗人将”女娲补天”这一上古神话(《淮南子·览冥训》有载)与音乐效果结合,创造出”石破天惊”的听觉通感。这种写法突破了传统音乐描写的局限。

2. 艺术表现手法

通感修辞: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秋雨”)、触觉(”石破”)
夸张手法:音乐力量足以震裂补天石
时空交错:连接神话时代与现实演奏

三、实际案例分析:在当代文化中的运用

案例1:学术研究

2021年《唐诗研究》期刊中,王教授指出该句“开创了音乐描写的新范式”,后续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等描写均受其影响。

案例2:文创改编

– 北京舞蹈学院2020年创作舞剧《石破天惊》,直接以该诗句为核心意象
– 苏州博物馆2022年特展”唐韵”中,用全息投影再现诗句意境

四、延伸知识:相关典故对照表

| 典故名称 | 原始出处 | 李贺化用方式 |
|———|———-|————-|
| 女娲补天 | 《淮南子》 | 将静态神话变为动态音乐效果 |
| 江娥啼竹 | 《博物志》 | 转化为音乐的情感投射 |
| 素女鼓瑟 | 《史记》 | 反衬箜篌技艺更高超 |

重点结论:该诗句的成功在于李贺对神话素材的创造性转化,使古老传说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这种创作方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0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0

相关推荐

  • 夕阳意象,在晚唐诗中为何频繁出现?

    夕阳意象在晚唐诗中的频繁出现:时代悲音与审美转向 一、晚唐社会背景与夕阳意象的象征契合 晚唐时期(836-907)的社会现实与夕阳意象形成了深刻的精神共鸣。宦官专权、牛李党争、藩镇割据三大痼疾持续侵蚀着帝国根基,会昌灭佛(845年)等文化清洗更加速了精神世界的崩塌。杜牧《登乐游原》中“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的落日场景,正是王朝命运的真实写照——曾经…

    2025年10月25日
    300
  • 滨城诗语有哪些文化活动?现代诗会与城市记忆的碰撞

    滨城诗语的文化活动:现代诗会与城市记忆的碰撞 滨城诗语的文化活动概览 滨城诗语作为一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文化名城,近年来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特别是现代诗会,成功激活了城市的文化记忆。这些活动不仅为诗人与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更成为连接城市历史与当代生活的纽带。 1. 品牌活动:现代诗会 – “滨海之声”年度诗会:每年夏季举办,邀请国内知名诗人…

    2025年5月8日
    1330
  • 红豆出南国是哪首诗??

    红豆出南国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红豆出南国”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这首诗以红豆为意象,表达对友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是唐代五言绝句的经典之作。 重点内容:–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创作背景:王维借南方红豆的象征意义,寄托对友人李龟年(唐代著名乐师)…

    2025年6月28日
    740
  • 俄国现代诗有哪些特点?解构白银时代诗歌的象征体系

    俄国现代诗的特点与白银时代诗歌象征体系解构 一、俄国现代诗的核心特点 1. 多元化的美学实验 俄国现代诗(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打破了古典主义的规范,呈现出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等多流派并存的局面。例如,亚历山大·勃洛克的《陌生女郎》通过象征意象(如“朦胧的酒杯”“神秘的微笑”)构建超验世界,而安娜·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则以阿克梅主义的具象语言表…

    2025年6月3日
    960
  • 多情自古空余恨是哪首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出处与文学解析 # 一、诗句出处考据 “多情自古空余恨”并非出自古典诗词,而是清代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该句常被误认为是唐诗宋词,实为晚清文人创作。 # 1.1 原始文本 此句出自清代魏秀仁(1818-1873)的长篇小说《花月痕》第十五回:>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 …

    2025年6月26日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