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补天处出自哪首诗?

Random Image

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出处考据

一、诗句来源与背景

“女娲炼石补天处”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该诗是李贺听乐师李凭演奏箜篌后创作的著名音乐诗,通过神话意象展现音乐的非凡魅力。

原诗全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神话意象的运用

重点内容:诗人将”女娲补天”这一上古神话(《淮南子·览冥训》有载)与音乐效果结合,创造出”石破天惊”的听觉通感。这种写法突破了传统音乐描写的局限。

2. 艺术表现手法

通感修辞: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秋雨”)、触觉(”石破”)
夸张手法:音乐力量足以震裂补天石
时空交错:连接神话时代与现实演奏

三、实际案例分析:在当代文化中的运用

案例1:学术研究

2021年《唐诗研究》期刊中,王教授指出该句“开创了音乐描写的新范式”,后续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等描写均受其影响。

案例2:文创改编

– 北京舞蹈学院2020年创作舞剧《石破天惊》,直接以该诗句为核心意象
– 苏州博物馆2022年特展”唐韵”中,用全息投影再现诗句意境

四、延伸知识:相关典故对照表

| 典故名称 | 原始出处 | 李贺化用方式 |
|———|———-|————-|
| 女娲补天 | 《淮南子》 | 将静态神话变为动态音乐效果 |
| 江娥啼竹 | 《博物志》 | 转化为音乐的情感投射 |
| 素女鼓瑟 | 《史记》 | 反衬箜篌技艺更高超 |

重点结论:该诗句的成功在于李贺对神话素材的创造性转化,使古老传说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这种创作方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意义。

(0)
上一篇 8小时前
下一篇 8小时前

相关推荐

  • 梅花的诗有哪些仙?梅花意象的神话与诗学

    梅花的诗有哪些仙?梅花意象的神话与诗学 一、梅花与道教仙真的文化关联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仙品”,其凌寒独放的特性与道教追求的超脱精神高度契合。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忆梅》中写道:“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以梅喻仙,暗含对永恒与超然的向往。 1. 林逋与“梅妻鹤子” 宋代隐士林逋以“梅妻鹤子”闻名,其《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

    2025年5月31日
    230
  • 庆城有哪些诗人写的诗?地域文化与诗歌的交融

    庆城有哪些诗人写的诗?地域文化与诗歌的交融 一、庆城的历史文化背景 庆城县(古称庆州)位于甘肃省东部,是陇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曾是周先祖公刘的定居地,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重点内容:庆城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农耕文明、边塞风情和民俗传统三个方面,这些元素深刻…

    2025年6月15日
    370
  • 咏兰花的经典诗作有哪些?赏析诗词中的君子之风

    咏兰花的经典诗作有哪些?赏析诗词中的君子之风 兰花自古被誉为“花中君子”,以其清雅高洁、幽香自远的特质,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历代诗人通过咏兰,寄托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本文将介绍几首经典咏兰诗作,并赏析其中蕴含的君子之风。 一、经典咏兰诗作 1. 屈原《离骚》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咏兰的诗人之一。在《离…

    2025年4月23日
    550
  • 爱国诗有哪些象征物?龙、长城等意象的诗学建构

    爱国诗中的象征物及其诗学建构 一、核心象征物解析 爱国诗歌常通过特定意象构建民族认同与文化记忆,以下为经典象征物及其内涵: 1. 龙:民族精神的图腾 – 象征意义:皇权、力量、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诗学案例: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

    2025年5月31日
    330
  • 形容诗心的叠词有哪些?诗词中的叠音艺术与情感强化

    形容诗心的叠词有哪些?诗词中的叠音艺术与情感强化 一、叠词的定义与功能 叠词是汉语中通过重复单字或词语构成的特殊修辞形式,具有音韵美、节奏感和情感强化的作用。在诗词中,叠词常被用来描摹物态、渲染氛围或深化情感,是诗人表达“诗心”的重要工具。 重点内容:叠词的核心功能包括:1. 增强形象性(如“青青河畔草”);2. 调节节奏(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3. …

    2025年6月24日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