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是哪首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但使龙城飞将在” 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该诗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豪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原诗全文:

>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2. 诗句解析

“龙城飞将”
学界存在两种主流解读:
1. 指汉代名将卫青(奇袭龙城)
2. 指”飞将军”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匈奴称其”飞将军”)
最新考古发现(2022年甘肃悬泉置汉简)显示,汉代确有”龙城”与”飞将”并称的军事文书,佐证了历史真实性。

艺术特色
通过时空交错手法(秦月/汉关)展现历史纵深,用”未还”与”不教”形成情感张力。

3. 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一:文化传播

在2023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张杰将本诗改编为摇滚风格歌曲,网络播放量突破2亿次,使该诗在年轻群体中引发热议。

案例二:国际交流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在2021年国际和平日活动中,引用“不教胡马度阴山”阐释中国传统的和平防御思想,被收录入联合国官方文件(A/76/381)。

4. 延伸学习建议

– 对比阅读: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 高适《燕歌行》
重点比较:唐代不同时期边塞诗的风格演变

– 学术参考:
《唐代边塞诗的地域书写》(傅璇琮著,2020)第三章专门分析本诗的地理意象建构

> 教学提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结合汉代长城遗址VR复原(如敦煌研究院数字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阴山”的战略地位。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0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0

相关推荐

  • 孔子为师者作诗:哪些篇章体现了古代师道的传承?

    孔子为师者作诗:哪些篇章体现了古代师道的传承? 一、引言:孔子与师道传统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者,其言行和诗篇对师道传承影响深远。通过《论语》及后世整理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孔子不仅以言传身教,还通过诗歌传递尊师重道的理念。本文将分析具体篇章,揭示其中蕴含的师道精神。 — 二、《论语》中的师道体现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25年6月6日
    1000
  • 宋代“题画词”如何实现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跨媒介对话?

    宋代“题画词”的跨媒介对话: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交融 跨媒介对话的理论基础 宋代题画词作为文学与绘画的交叉领域,实现了语言符号与视觉图像的双向互动。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拓展了审美维度,更构建起“诗画一体”的文艺理论体系。苏轼提出的“诗画本一律”观点,成为宋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促使题画词从简单的画面描述升华为意境的再创造。 语言对视觉的转译与升华 空间时…

    2025年11月4日
    250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怎样描绘边塞的奇寒与热忱?

    岑参《白雪歌送判官归京》中的边塞书写研究:奇寒之境与热忱之情的辩证呈现 一、极寒意象的多维建构——以自然现象重构边塞空间 岑参通过颠覆常规的时空感知构建出独特的寒冷美学体系。诗中”北风卷地白草折”以动态描写开启寒境,白草作为西域特有植物,其韧性在狂风中摧折的意象,暗示着超越常识的低温。更值得关注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2025年10月25日
    290
  • “苏门四学士”中,谁的词风最得苏轼真传?

    苏轼词风传承视域下“苏门四学士”的词学比较 一、词风传承的理论维度 苏轼词风以豪放洒脱为主体特征,兼具清旷超逸与婉约深挚的多元面貌。其核心审美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人生哲思的深度介入、刚柔并济的艺术表达。在苏门四学士中,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各得东坡词风一翼,其中晁补之被历代词论家视为最得东坡神髓者。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明确指出…

    2025年10月21日
    330
  • 干谒诗在唐代,是怎样一种特殊的存在?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唐代干谒诗的专业文章。 干谒诗:唐代士人仕进的敲门砖与时代精神的映照 在灿若星辰的唐代诗歌国度里,干谒诗是一种独特而耀眼的存在。它并非一个严格的诗歌流派,却贯穿于有唐一代的文学史与社会史。干谒诗,简而言之,是唐代文人为了求得荐引、步入仕途而创作并呈献给权贵或名流的诗歌。它既是唐代科举制度与荐举制度并行的特殊产物,也是士人复杂心态与时代风云的…

    2025年10月25日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