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敢轻言语是哪首诗?

平生不敢轻言语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平生不敢轻言语”出自明代诗人唐寅(唐伯虎)的《画鸡》。这首诗是唐寅为其画作《雄鸡图》所题的题画诗,通过描绘公鸡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自信精神的赞美。

原诗全文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标红

1. “平生不敢轻言语”
– 字面意思:公鸡平时不轻易鸣叫,象征谨慎与沉稳
– 深层含义:诗人以鸡喻人,暗喻有才德者不轻易显露,关键时刻方显价值
2. “一叫千门万户开”
– 强调公鸡鸣叫的影响力,暗指真正的才华一旦展现,便能震动世人。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创作
– 作家在描写人物性格时,常引用此句表现角色内敛却充满力量的特质。例如,网络小说《剑来》中主角陈平安的隐忍性格,被读者用此诗类比。
2. 职场启示
– 职场中,“不轻言语”可引申为“少说多做,关键时刻展现能力”的处世哲学。例如,某企业高管在项目沉默筹备数月,最终一鸣惊人完成关键任务,被团队引用此诗赞誉。

四、延伸知识:唐寅与题画诗

– 唐寅擅长诗画结合,其题画诗常通过物象寄托人格理想。
– 类似作品:
– 《菊花》中的“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同样以物喻人。

五、总结

“平生不敢轻言语”不仅是描写公鸡的诗句,更成为中国文化中低调与爆发力并存的象征。其简洁有力的表达,使其在文学、职场甚至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引用。

重点记忆
– 作者:唐寅(明)
– 核心意象:雄鸡的谨慎与威严
– 哲学意义: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5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5

相关推荐

  • 箫声咽,何以形容悲凉氛围?

    “箫声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生动且富有诗意的描述,用以形容箫声低沉、幽咽,带有一种悲凉和哀愁的氛围。若要进一步形容这种悲凉氛围,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表达来增强和拓展这一意象: 箫声如泣如诉,悲凉满溢: 这里的“如泣如诉”形象地描绘了箫声仿佛是在哭泣和诉说,充满了悲凉和哀怨,使得整个氛围都沉浸在这种情感之中。 箫声幽咽,寒意袭人: “寒意袭人”不仅指物理上的寒冷,更…

    2025年1月11日
    1840
  • 杨万里写了哪些广为人知的诗篇?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广为人知,深受读者喜爱。以下是一些杨万里广为人知的诗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是杨万里最壮丽阔大的荷花诗,描绘了六月西湖荷花的壮丽景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这首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小池中的优美画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2024年10月3日
    2150
  • 苏轼在登州时写下了哪些诗篇?

    苏轼在登州(今山东蓬莱)任知州期间,虽然只有短短五日,但却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诗篇。以下是他在登州时写下的一些主要诗篇: 《海市诗》: 创作背景:苏轼听闻登州海市蜃楼已久,但到任时已是初冬,未能得见。他不甘心,于是到海神广德王庙祷告,次日果然见到了海市蜃楼,便作此诗。 诗句摘录:“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

    2024年12月11日
    1650
  • 古代有哪些形容风的经典诗句?

    古代形容风的经典诗句众多,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佳作: 唐代 孟浩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王勃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

    2024年12月11日
    2480
  • 即物抒怀诗有哪些?一草一木皆含情的诗意表达范本

    即物抒怀诗的艺术:一草一木皆含情的诗意表达范本 一、即物抒怀诗的定义与特点 即物抒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日常物件,寄托个人情感与哲思。其核心特点是“托物言志”,即借助外物形态、特性,隐喻人的精神品格或社会现实。 典型特征:1. 物象与情感的高度融合(如竹象征气节,落花隐喻时光流逝)2.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微观物象折射宏观思…

    2025年5月18日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