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焘”字出自何处?汉字结构的形义考据

Random Image

“焘”字出自何处?汉字结构的形义考据

一、“焘”字的字形溯源

“焘”(繁体为“燾”)是现代汉语中的二级字,其字形演变可追溯至古代汉字体系。根据《说文解字》及甲骨文、金文考据,该字由“灬”(火部)和“寿”组成,属形声字。

1. 早期字形
– 金文中未明确发现“焘”字,但其构件“寿”在商周时期已出现(如“𠂤”字形),象征长久。
“灬”部在篆书中演变为“火”,表明与火、覆盖等义相关。

2. 《说文解字》注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焘”,但清代段玉裁补注:“燾,覆也,从火寿声”,指出其本义为“覆盖”,引申为“庇荫”“延续”。

二、形义关系与结构分析

1. 形声结合

形符“灬”:象征火或热量,暗示与“覆盖”“温暖”相关(如“熙”“照”等字均含此部)。
声符“寿”:既表音,也隐含“长久”之意,强化了“持续覆盖”的引申义。

2. 实际案例佐证

文献用例
– 《诗经·大雅·生民》:“焘育无疆”,描述天地滋养万物,体现“覆盖养育”之义。
– 《汉书·礼乐志》:“燾覆四方”,指帝王恩泽广布。
现代用法
– 如“天焘地载”(成语),强调包容与承载。

三、历史演变与异体字

1. 字形简化
– 繁体“燾”在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中简化为“焘”,但“灬”部仍保留火义。
2. 异体字
– 古籍中或写作“𤎩”“𤏷”,均从火部,进一步印证其与“热”“覆”的关联。

四、结论

“焘”字的形义考据揭示了汉字形声结合的典型特征:
形符定类(火部关联覆盖、温暖),声符示音兼表意(寿表长久)。
– 其本义“覆盖”通过文献用例得以验证,并随语言发展衍生出“庇佑”“延续”等抽象含义。

重点提示:理解此类汉字需结合构件分析历史文献,避免孤立解读字形。

(0)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相关推荐

  • 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是哪首诗?

    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出自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小雅·采薇》的最后一章。该诗是西周时期戍边战士的思乡之作,通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反衬手法,表达征人归途中的复杂心境。 原诗节选(《采薇》第六章)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

    2025年6月24日
    340
  • 登高诗有哪几首?

    登高诗的分类与代表作品 一、登高诗的定义与特点 登高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题材类型,指诗人通过登临高处远眺,抒发人生感慨、家国情怀或哲理思考的诗歌。其特点包括:– 空间视野的拓展性(由近及远)– 时间维度的延伸性(即景怀古)– 情感表达的层次性(由物及人) 二、经典登高诗分类解析 1. 唐代登高诗巅峰之作 杜甫《登高》(…

    2025年6月26日
    260
  • 水田国诗有哪些?日本俳句中的农耕美学

    日本俳句中的农耕美学:水田国诗的文化解读 什么是水田国诗? 水田国诗是日本俳句中以农耕生活,尤其是水田劳作场景为题材的诗歌类型。它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自然与劳动的深刻观察,并通过简练的语言传递出季节感(季语)和乡土情怀。这类俳句常以插秧、收割、蛙鸣、雨露等意象为核心,展现农耕社会的诗意与哲学。 水田国诗的典型主题与美学特征 1. 季节与劳动的融合 俳句通过季语…

    2025年4月17日
    1100
  • 大地之子的诗句,有哪些深刻含义?

    “大地之子”这一主题在诗歌中常常寓意着人类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以下是一些与“大地之子”相关的诗句及其深刻含义: 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句:“他是所有人或其它死亡与重生之旅的梦醒之间,保持最初的元音。他是孤独的,有最昂贵的声音与手势。他怀揣生命的热情,根,迂回于泥土深处。他的飞翔在于天空和未来。” 含义:这句诗将“他”描述为与自然紧密…

    2024年12月22日
    2800
  • 李端最著名的一首诗?

    李端最著名的一首诗:《听筝》 一、李端及其诗歌地位 李端(约743—782年),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以工于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清丽婉约,擅长描写细腻情感和日常生活场景,在盛唐向中唐过渡的诗坛中占有独特地位。 重点内容:李端的《听筝》是其代表作,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音乐描写闻名,被誉为唐代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 — 二、《听筝》全文及赏析 原文:…

    2025年6月26日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