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从今夜白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露从今夜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因战乱与弟弟离散后所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句全文: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二、诗句解析
1. “露从今夜白”:
– 字面意思是“从今夜开始,露水变得洁白”,暗指节气“白露”(秋季第三个节气)。
– 象征意义:既点明时令,又隐喻战乱中百姓生活的凄冷与艰难。
2. “月是故乡明”:
– 通过对比他乡与故乡的月亮,突出思乡之情,成为千古名句。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引用:
– 当代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化用此句,形容主人公对家庭离散的悲痛。
2. 节气宣传:
–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曾以“露从今夜白”为题,普及白露节气的文化内涵。
3. 影视作品: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角色吟诵此诗,烘托乱世中人的孤独感。
四、为何这句诗广为流传?
– 情感共鸣:战乱、思乡、兄弟情谊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 语言凝练:仅用5个字,既写景又抒情,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五、延伸学习建议
– 对比阅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
– 推荐书目:《杜甫诗选注》(萧涤非著),深入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
重点总结:
“露从今夜白”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杜甫在乱世中对亲情、家国的深沉寄托,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使其流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