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作于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是杜甫听闻安史之乱结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狂喜而作,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二、全诗内容与解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重点内容标红:
– “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听闻捷报后喜极而泣,泪水沾湿衣衫,生动刻画了战乱平息后的激动心情。
– “漫卷诗书喜欲狂”:以动作描写表现狂喜之态,诗人匆忙收拾行装准备返乡。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语文教学:
此诗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教师通过分析“涕泪满衣裳”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爱国情怀与现实主义风格。
*案例*:某中学课堂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杜甫“喜极而泣”的复杂心理,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2. 文化传播:
2023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将本诗谱曲演唱,“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以高亢旋律展现,引发观众共鸣。
四、诗歌的艺术价值
– 情感真挚:杜甫以个人经历映射时代变迁,“涕泪满衣裳”成为战乱中百姓共同情感的缩影。
– 语言精炼:全诗节奏明快,对仗工整(如“巴峡穿巫峡”“襄阳向洛阳”),体现杜甫律诗的高超技艺。
五、总结
“初闻涕泪满衣裳”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爆发,更是安史之乱后人民渴求和平的象征。这首诗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意义,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