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贵如油是哪一首诗?

Random Image

春雨贵如油是哪一首诗?

“春雨贵如油”的出处与背景

“春雨贵如油”是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农谚,后演化为诗句,其最早完整记载见于明代解缙的《春雨》一诗。全诗如下:

> 《春雨》
> 春雨贵如油,
> 下得满街流。
> 滑倒解学士,
> 笑坏一群牛。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春雨的珍贵与生活场景结合,体现了古人对春雨的重视。

诗句的文化内涵

1. 农业意义
“春雨贵如油”直接反映了农耕社会中春雨的稀缺性与重要性。春季是播种的关键时期,雨水不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因此春雨被比喻为“油”一样珍贵。
实际案例:在华北平原,春季干旱频发,农民常依赖灌溉或人工增雨,印证了“春雨贵如油”的现实意义。

2. 文学化表达
– 解缙的诗句将农谚融入生活场景,通过“滑倒学士”的滑稽画面,增强了传播力。

类似诗句对比

1.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同样强调春雨的适时与珍贵。
2.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以“酥”比喻春雨的细腻滋养。

现代应用与启示

农业领域:现代气象学仍强调春季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如黄淮海平原的冬小麦返青需水期。
环保意义: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不均,“春雨贵如油”提醒人们珍惜水资源。

结论:解缙的《春雨》是“春雨贵如油”的最早诗作来源,其背后蕴含的农业智慧与文化价值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乐府诗语言特色有哪些?民间歌谣与文人创作的互动

    乐府诗的语言特色及民间歌谣与文人创作的互动 一、乐府诗的语言特色 1. 通俗自然,口语化表达 乐府诗源于民间歌谣,语言质朴自然,多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例如《江南可采莲》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通过重复句式展现活泼生动的画面,贴近民间生活。 2. 叙事性强,情节生动 乐府诗注重叙事,常以具体事件或人物为中心展开。如《孔雀东南飞》通过细腻的描…

    2025年6月22日
    430
  • 唐代关中生态诗有哪些?长安周边山水田园的诗意呈现

    唐代关中生态诗的类型与特征 长安周边山水田园的诗意呈现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关中地区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催生了大量以山水、田园、生态为主题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长安周边的自然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态和谐的深刻思考。 — 一、关中生态诗的主要类型 1. 山水纪行诗 以秦岭、终南山、渭水等关中地标为描写对象,突出…

    2025年6月13日
    580
  • 李白竹子的诗句有哪些

    李白描写竹子的诗句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傍晚从终南山下山,穿过幽静的小径,两边是翠绿的竹子,青萝的枝叶轻轻拂过行人的衣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这句诗通过野竹与青霭、飞泉与碧峰的对比,展现了山间的自然美景,野竹在青霭…

    2024年9月22日
    2490
  • 农业题材在古诗中有哪些体现?

    农业题材在古诗中有着丰富的体现,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还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情感以及对农业的认识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关于农业题材在古诗中的体现: 1. 描绘农业生产场景 春耕秋收:许多古诗描绘了春耕秋收的场景,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及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2024年12月14日
    1990
  • 大江东去出自哪首诗?

    《大江东去》的文学溯源与经典案例分析 一、出处溯源 “大江东去”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开篇即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此词创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期间(1082年),借赤壁怀古抒写人生感慨,被誉为“豪放派词的代表作”。 二、文本解析与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 – “大江东去”:以长…

    2025年6月28日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