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成三人是哪首诗?

对影成三人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作者

“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月下独饮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旷达孤寂的情怀。

重点内容
– 作者:李白(唐代“诗仙”)
– 诗题:《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全诗内容与翻译

原文: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白话翻译

在花丛间摆一壶酒,独自饮酒无人相伴。
举起酒杯邀请明月,加上影子便成了三人。
明月不懂饮酒之乐,影子也只是徒然跟随。
暂且以明月和影子为伴,及时行乐不负春光。
我歌唱时明月徘徊,我起舞时影子凌乱。
清醒时一同欢乐,醉后便各自离散。
愿与明月、影子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遥远的银河相会。

3. 诗歌赏析与重点分析

艺术特色

1. 浪漫想象:将“月”和“影”拟人化,虚构出三人共饮的场景,体现李白的天马行空。
2. 孤独与豁达的冲突:表面写“行乐”,实则暗含无人理解的孤寂,但诗人以豁达态度化解。
3. 语言简练生动:如“对影成三人”一句,仅五字便勾勒出奇幻画面。

实际案例

文化引用:现代影视剧常引用此句表现角色孤独(如《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独酌片段)。
教育应用:该诗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借景抒情”的典型范例。

4. 类似诗句拓展

李白其他表达孤独的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 总结

“对影成三人”不仅是李白诗歌的经典意象,更成为中国文化中“以物为友”的象征。其背后的孤独感与浪漫情怀,至今仍引发读者共鸣。

重点提示:学习此诗时,需结合李白的生平(如仕途失意、豪放不羁)理解其深层情感。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相关推荐

  • 大自然的诗有哪些?这些山水田园诗美到窒息

    大自然的诗有哪些?这些山水田园诗美到窒息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以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类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让人感受到“美到窒息”的震撼。以下是几类典型的自然诗及其代表作品。 一、山水诗:壮丽山河的礼赞 山水诗以描绘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为主,展现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1. 《望庐山…

    2025年5月15日
    1220
  • 曹操的时事诗有哪些?建安风骨中的现实关照

    曹操的时事诗有哪些?建安风骨中的现实关照 一、曹操时事诗的创作背景 建安时期(196-220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文人群体开创了”建安风骨“的文学风格。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生凋敝,诗人们将目光投向现实,用诗歌记录时代苦难与社会矛盾。 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三重身份,其诗歌具有鲜明的纪实性…

    2025年5月8日
    1030
  • 红旗漫卷西风是哪首诗?

    红旗漫卷西风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红旗漫卷西风”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创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在即之际。这首词是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时所作,展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和必胜信念。 二、全词内容与重点解析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

    2025年7月1日
    710
  • 杜甫快诗之谜:沉郁顿挫中的迅捷诗情

    杜甫快诗之谜:沉郁顿挫中的迅捷诗情 一、杜甫诗歌的典型风格:沉郁顿挫 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表现为情感深沉、语言凝练、结构严谨。这种风格与其坎坷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通过缓慢的节奏和密集的意象,传达出浓郁的悲凉之感。 然而,杜甫的诗歌并非全…

    2025年4月20日
    1060
  • 巩自珍写了哪些经典诗篇?

    龚自珍(注意,不是“巩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诗篇: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写于1839年,诗人辞官南归,离别京城,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和爱国之情。全诗分为两部分…

    2024年11月12日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