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山草是哪首诗?

离离原山草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离离原山草”并非完整的诗句,而是对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名句的误记或改编。原诗的正确开篇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的应试之作,通过描写古原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

2. 原诗全文与解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重点内容解析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野火”二句:成为千古名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由写景转入送别主题,以“萋萋”呼应开篇的“离离”。

3. 误记案例与原因分析

实际案例

– 网络搜索中常见误记为“离离原山草”,可能与方言发音(如“上”与“山”混淆)或记忆偏差有关。
– 部分自媒体文章引用错误版本,导致以讹传讹。

重点纠正
正确版本应为“原上草”而非“原山草”,因“原上”指草原的地势平坦开阔,与诗意更契合。

4. 诗歌的艺术价值

意象运用:以“草”为核心意象,贯穿自然轮回与人间离别。
语言风格:朴素自然,符合白居易“老妪能解”的创作主张。
影响:诗句“野火烧不尽”被广泛引用,成为顽强生命力的代名词。

5. 延伸学习建议

– 对比阅读白居易其他送别诗,如《琵琶行》《钱塘湖春行》。
– 关注唐代“赋得体”诗的创作特点(指定题目、限韵作诗)。

重点提示:古诗词学习中需注意版本校勘,避免因误记影响理解。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相关推荐

  • 元曲中的“拟人手法”有何妙用?

    元曲中的拟人手法探析 # 拟人手法在元曲中的表现形式 拟人手法作为元曲创作的核心修辞策略,通过将自然景物、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特质,实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手法在散曲和杂剧中有三种典型表现形态: 其一,季节景物的人格化。乔吉在《天净沙·即事》中写道:”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通过叠字与拟人的结合,使春景具有了少女…

    2025年11月2日
    270
  • 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词中的东篱有何深意?

    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词中的东篱有何深意? 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其作品常以细腻意象传递复杂情感。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看似写闲适生活,实则暗含多重文化隐喻与个人心境。东篱这一意象不仅是现实场景的描绘,更承载着文化传承、精神寄托与生命哲思的深层意蕴。 一、东篱的文化溯源:从陶渊明到李清照 东篱意象最早见于陶渊明《饮酒·…

    4天前
    40
  • 温庭筠的冷门诗有哪些?花间词派的遗珠之作

    温庭筠的冷门诗有哪些?花间词派的遗珠之作 一、温庭筠与花间词派的文学地位 温庭筠(约812—866),晚唐著名诗人、词人,被誉为“花间词派鼻祖”。其作品以辞藻华美、意象绵密著称,但大众熟知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望江南·梳洗罢》等仅是冰山一角。大量冷门诗作因题材隐晦或传播局限被长期忽视,却更能体现其艺术多元性。 二、温庭筠的冷门诗作案例 1. 《碧涧驿…

    2025年5月8日
    1400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怎样刻画相思情态?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何刻画相思情态的专业分析文章。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论李清照对相思情态的三重精妙刻画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这句词,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以其无与伦比的细腻与深刻,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描绘相思之情的巅峰之笔。它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依旧撼动人心,在于其…

    2025年10月21日
    230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如何颠覆传统爱情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颠覆传统爱情观的深度解析 一、传统爱情观的核心特征 传统爱情观强调“长相厮守”与“朝夕相伴”。在农业社会背景下,这种观念与家庭稳定、财产继承等现实需求紧密相连。无论是《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还是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炽热相遇,都体现了爱情需要通过日常相处来维系和验证的普遍认知。 这种观念在当代社会仍具有深远影…

    2025年11月5日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