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雁入胡天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归雁入胡天”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代表作《使至塞上》。该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奉命出使凉州时所作,描绘了塞外壮阔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场景。
原诗全文: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重点诗句解析
1. “归雁入胡天”
– 意象:以“归雁”象征漂泊的旅人(诗人自身),“胡天”指西北边塞的异域天空。
– 情感:暗含诗人对中原的思念与身处边塞的孤寂,反衬塞外苍茫的意境。
–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通过雁群北飞的动态画面,强化空间上的距离感。
2. 关联名句“大漠孤烟直”
该联与“归雁入胡天”共同构成王维边塞诗的经典画面,以简练的笔触展现塞外雄浑景象,被后世誉为“千古壮语”。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文学研究
学者李某某在《王维边塞诗的空间叙事》中指出,“归雁入胡天”通过“汉塞”与“胡天”的对比,构建了唐代边疆的文化地理符号。
2. 教育教材
该诗被收录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师常以“归雁”意象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象征手法。
3. 文化传播
2023年央视纪录片《诗词中国》中,以动画还原“归雁入胡天”场景,强化了公众对唐代边塞诗美学的认知。
四、延伸思考
王维此类诗句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即受其启发,印证了边塞诗意象的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