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描写雁的优美诗句

唐诗中描写雁的优美诗句众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1. 杜甫《孤雁/后飞雁》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这句诗描绘了离群的孤雁孤独无助的情景,它既不饮水也不啄食,只是边飞边叫,声音里饱含对同群伙伴的思念。
  2. 李商隐《霜月》

    •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这句诗以征雁和蝉的消失为标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某种思绪。
  3. 高适《别董大二首》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这句诗通过描绘黄云、白日、北风、雁和雪等景物,展现了边塞的荒凉和离别时的凄凉。
  4. 白居易《南湖早春》

    •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 这句诗以白雁和黄鹂为对象,通过描绘它们的动作和声音,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特点。
  5. 杜甫《天末怀李白》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鸿雁作为传递书信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期盼。
  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这句诗以鸿雁的长飞和鱼龙的潜跃为象征,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某种难以言传的思绪。
  7.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这句诗以长风、秋雁和高楼为对象,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旷达的胸襟。
  8. 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南中生活的厌倦和对鸿雁从北地飞来的惊讶之情。
  9.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这句诗以落叶和雁南飞为标志,描绘了早寒时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0. 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这句诗以残星、雁、长笛和人等景物为对象,描绘了长安晚秋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思绪和感慨。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雁的形态和动作,还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展现了唐诗的魅力和内涵。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5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4年12月15日 下午9:18

相关推荐

  • 宋朝有哪些咏物诗?从梅兰竹菊到器物,宋代文人的托物言志

    宋代咏物诗中的托物言志:从梅兰竹菊到器物的文人精神 一、宋代咏物诗的兴盛背景 宋代文人通过咏物诗实现”物我合一”的精神追求,这一现象与理学发展、文人画兴起密切相关。在”格物致知”思想影响下,宋人观察物象时更注重发掘其内在理趣。《宣和画谱》记载:”诗人多识草木虫鱼之性,而画者其所以豪夺造化,思入妙微&…

    2025年5月11日
    1730
  • 古诗中的拜年诗有哪些?春节诗词中的吉祥话与文化密码

    古诗中的拜年诗有哪些?春节诗词中的吉祥话与文化密码 # 一、拜年诗的源流与功能 拜年诗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宫廷”柏酒颂春”仪式。唐代形成固定创作传统,至宋代随着春节民俗成熟而繁荣。这类诗歌兼具社交礼仪与情感表达双重功能,在文人唱和中传递祝福,在民间传播中承载吉祥寓意。 # 二、经典拜年诗案例解析 # 1. 唐代代表…

    2025年6月24日
    980
  • 现代景物诗有哪些?用诗句定格当代风景的浪漫

    现代景物诗有哪些?用诗句定格当代风景的浪漫 一、现代景物诗的定义与特点 现代景物诗是以当代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书写对象,通过意象重构和语言创新展现时代精神的诗歌类型。与传统山水诗不同,其核心在于:– 解构古典意境:打破“小桥流水”的固定模式,融入城市化、科技化元素(如地铁、玻璃幕墙)。– 情感投射的多样性:既可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也可批判生…

    2025年4月25日
    1740
  • 赠别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离别之情

    赠别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离别之情 一、赠别诗的起源与特点 赠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主要表达离别时的情感,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其特点在于:– 情感真挚:多以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离愁别绪。– 意象丰富:常用“柳”“酒”“长亭”“秋”等象征离别的意象。– 形式多样:涵盖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多种体裁。 …

    2025年4月10日
    1630
  • 在现代社会,我们为何依然需要读诗?

    在现代社会,我们为何依然需要读诗? 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诗歌似乎成为一种”过时”的艺术形式。然而当我们深入观察当代生活,会发现诗歌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特定时刻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精髓,是人类情感密度最高、精神穿透力最强的文学形式,它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远超表面认知。 诗歌与情感表达 情感共鸣的独特力量 …

    2025年11月18日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