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与关盼盼:一首诗的背后故事
关盼盼其人其事
关盼盼是唐代著名的歌妓,以其才貌双全闻名于世。她与徐州节度使张愔有一段传奇情缘,后因张愔去世而独居燕子楼十余年,这段故事成为唐代文坛广为传颂的佳话。
白居易笔下的关盼盼
白居易为关盼盼创作的最著名诗作是:
《燕子楼三首·并序》
>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予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予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重点诗作内容:
其一
> 满窗明月满帘霜,
> 被冷灯残拂卧床。
> 燕子楼中霜月夜,
> 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 钿晕罗衫色似烟,
> 几回欲著即潸然。
> 自从不舞霓裳曲,
> 叠在空箱十一年。
其三
> 今春有客洛阳回,
> 曾到尚书墓上来。
> 见说白杨堪作柱,
> 争教红粉不成灰。
诗歌解析与实际影响
重点内容:这三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关盼盼独居燕子楼的凄凉景象,通过”霜月夜”、”空箱”、”白杨”等意象,展现了其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孤寂生活。
实际案例:宋代苏轼在《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中直接引用白居易诗意:”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这显示了白居易此诗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历史争议
有学者认为白居易后来写的《感故张仆射诸妓》可能间接导致了关盼盼的绝食而亡,其中”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被解读为对关盼盼未殉夫的责备。这一争议体现了唐代文人与歌妓关系的复杂性。
结语
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不仅记录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成为唐代诗歌中描写歌妓命运的典范之作。这些诗作通过关盼盼的个案,反映了唐代社会特定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