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出自哪首诗?

层林尽染的出处及文学赏析

一、层林尽染的原始出处

“层林尽染”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该词创作于1925年,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完整诗句为: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蓬勃的革命豪情。

二、重点内容解析

1. 文学价值
– 运用了”红遍”与”碧透”的色彩对比
– “层林尽染”四字凝练传神地描绘出秋天山林的多层次红色
– 体现了毛泽东诗词豪放雄浑的典型风格

2. 艺术手法
视觉层次:由远及近(万山→层林→漫江)
动静结合:静态的山林与动态的船只
象征意义:红色既指自然秋色,也暗喻革命形势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文学教材引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沁园春·长沙》被列为开篇课文。教材特别标注:
> “层林尽染等意象群,构建了宏大的艺术境界,是理解诗歌意象的典范案例”

案例2:旅游宣传文案

湖南省旅游局在推广岳麓山红叶节时,直接引用该诗句:
“秋到长沙,层林尽染的岳麓山迎来最美时节,再现毛主席笔下的壮丽画卷”

案例3:艺术创作参考

2022年央视纪录片《山河岁月》中,使用动态镜头展现太行山秋景时,配以毛泽东原声朗诵”层林尽染“诗句,实现文学与影像的完美融合。

四、延伸知识

1. 常见误记:有人误认为该句出自杜牧《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实则两者描绘秋景角度不同
2. 书法创作:据统计,”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诗词中被书写频率第三高的词句
3. 科学印证:现代植物学研究证实,长沙周边枫香树、乌桕等树种在秋季确实会呈现词中描绘的多层次红色

五、结语

“层林尽染”作为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捕捉,也承载着特殊的时代精神。其在文学创作、教育教学、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印证了优秀文学作品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李白送王昌龄是哪首诗?

    李白送王昌龄的诗歌考析 李白与王昌龄的交游背景 李白与王昌龄同为盛唐著名诗人,二人交情深厚。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尉时,李白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成为唐诗中著名的赠别之作。 核心诗作解析 作品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 &#8211…

    2025年6月26日
    570
  • 李广写的诗有哪些?汉代名将的文学遗存

    李广写的诗有哪些?汉代名将的文学遗存 一、李广的文学身份与历史背景 李广(前184年-前119年)是西汉著名将领,以善射和抗击匈奴闻名,被后世誉为”飞将军”。尽管《史记》《汉书》等正史未明确记载其文学创作,但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使李广的形象在文学史中得以升华。 二…

    2025年4月10日
    1600
  • 王维的诗里有哪些字体?在山水诗中感受书法之美

    王维的诗里有哪些字体?在山水诗中感受书法之美 王维诗歌与书法的交融 王维不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常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也在其诗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分析王维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字体与诗意意境的完美结合。 王维诗中常见的书法字体 1. 楷书:端庄工整,体现诗意…

    2025年6月1日
    800
  • 端午伤心诗句有哪些

    端午伤心诗句众多,这些诗句往往寄托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离愁别绪的抒发。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端午伤心诗句: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出自某未知作者,表达了楚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

    2024年9月22日
    2570
  • 离别思乡的名言有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名言集锦

    离别思乡的名言众多,这些名言以深沉的情感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名言集锦: 古诗中的思乡名句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出自《静夜思》,通过仰望明月,低头沉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游子在异乡每逢佳…

    2024年9月25日
    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