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原文出自哪首诗?

贾岛“推敲”典故的原文出处探究

一、典故来源与历史背景

“推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创作典故,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诗歌语言的极致追求。该典故最早记载于五代时期何光远《鉴诫录》卷八“贾忤旨”条,后经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等文献转载。

二、原始文献记载

1. 《鉴诫录》原始记载

重点内容
> “(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2. 诗歌完整文本

该典故出自贾岛《题李凝幽居》五律: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文本分析案例

案例1:字义比较

“推”字:体现僧人归寺的熟悉感,动作自然随意,符合“幽居”意境
“敲”字:制造声响对比静夜,形成“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韩愈最终建议采用)

案例2:音韵分析

| 字词 | 声调 | 韵部 | 效果 |
|——-|——|——|——|
| 推 | 平声(灰韵) | 阴柔 | 平稳但稍显平淡 |
| | 平声(肴韵) | 响亮 | 打破静谧的听觉张力 |

四、后世影响

1. 文学理论:成为“炼字”的典范案例(参见《苕溪渔隐丛话》)
2. 语言发展:现代汉语中“推敲”一词即源于此典
3. 跨文化传播:日本松尾芭蕉俳句创作也受此影响

五、学术争议

近年有学者提出:
– 可能混淆贾岛《宿山寺》中“僧推月下门”句
– 韩愈任京兆尹时贾岛已去世的时间矛盾
– 但主流学界仍以《题李凝幽居》为公认出处

重点结论:该典故生动展现了唐代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创作态度,其原始文本价值已超越单纯的字词选择,成为中华美学的经典范式。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送别诗著名的有哪些?从“劝君更尽一杯酒”到现代离歌

    送别诗的名篇:从“劝君更尽一杯酒”到现代离歌 一、古代送别诗的经典代表 中国古代送别诗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王维、李白、杜甫等诗人留下了大量传世名作。 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重点内容:此诗被誉为“送别诗之冠”,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离别之情,后谱成《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艺术特色:…

    2025年5月8日
    1390
  •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怎样的诗?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也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一、诗歌内容 《山居秋暝》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诗歌解析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诗以“空山”和“新雨”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初秋傍晚。一个“空”字…

    2024年11月27日
    2760
  • 写马的诗有哪些?骏马奔腾与诗意驰骋

    写马的诗有哪些?骏马奔腾与诗意驰骋 一、马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马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壮志凌云、自由奔放的精神,是诗人寄托豪情与边塞情怀的重要意象。例如:– 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以骏马喻人才,突出其锐不可当的气势。–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

    2025年5月30日
    940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诗句有哪些?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一句常用的俗语,意指对别人的事情漠不关心,不插手、不干涉。虽然这句俗语本身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具体的诗句,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确实存在一些与这一思想相近的诗句。以下是一些可以表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意境的诗句: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拜坛》。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只顾自己,不关心他人的态度,与“事不关…

    2024年12月21日
    2340
  • 朱敦儒《相见欢》中“中原乱,簪缨散”如何直白记录靖康之变?

    朱敦儒《相见欢》中“中原乱,簪缨散”对靖康之变的直白记录 一、历史背景与词作概述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创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的特殊历史时期。这首词通过个人遭遇折射时代悲剧,其中”中原乱,簪缨散“六个字成为记录靖康之变的典型文学样本。 二、”中原乱”的史实对应 2.1 战乱纪实 “中原乱&…

    2025年11月5日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