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原文出自哪首诗?

Random Image

贾岛“推敲”典故的原文出处探究

一、典故来源与历史背景

“推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创作典故,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诗歌语言的极致追求。该典故最早记载于五代时期何光远《鉴诫录》卷八“贾忤旨”条,后经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等文献转载。

二、原始文献记载

1. 《鉴诫录》原始记载

重点内容
> “(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2. 诗歌完整文本

该典故出自贾岛《题李凝幽居》五律: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文本分析案例

案例1:字义比较

“推”字:体现僧人归寺的熟悉感,动作自然随意,符合“幽居”意境
“敲”字:制造声响对比静夜,形成“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韩愈最终建议采用)

案例2:音韵分析

| 字词 | 声调 | 韵部 | 效果 |
|——-|——|——|——|
| 推 | 平声(灰韵) | 阴柔 | 平稳但稍显平淡 |
| | 平声(肴韵) | 响亮 | 打破静谧的听觉张力 |

四、后世影响

1. 文学理论:成为“炼字”的典范案例(参见《苕溪渔隐丛话》)
2. 语言发展:现代汉语中“推敲”一词即源于此典
3. 跨文化传播:日本松尾芭蕉俳句创作也受此影响

五、学术争议

近年有学者提出:
– 可能混淆贾岛《宿山寺》中“僧推月下门”句
– 韩愈任京兆尹时贾岛已去世的时间矛盾
– 但主流学界仍以《题李凝幽居》为公认出处

重点结论:该典故生动展现了唐代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创作态度,其原始文本价值已超越单纯的字词选择,成为中华美学的经典范式。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 杂兴诗有哪些特点?田园杂咏与市井百态的诗性捕捉

    杂兴诗的特点与诗性捕捉:田园杂咏与市井百态 一、杂兴诗的定义与起源 杂兴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以即兴感怀为主的诗体,源于《诗经》的“兴”体,至唐代发展为独立类别。其核心特点是题材广泛、形式自由,常通过日常生活场景抒发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重点内容:杂兴诗的核心在于“杂”与“兴”——题材驳杂,情感随兴而发,不拘泥于固定主题或格律。 — 二…

    2025年5月8日
    470
  • 临水照花人出自哪首诗?

    临水照花人出自哪首诗? “临水照花人”的出处 “临水照花人”这一意象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词如下: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临水照花人”并非直接出自此词,但后世常将李清照笔下“人比黄花…

    2天前
    90
  • 描写巨人的诗有哪些?神话意象入诗的象征体系构建

    描写巨人的诗有哪些?神话意象入诗的象征体系构建 一、巨人意象的诗歌传统 巨人在神话与文学中常被视为力量、原始与超自然的象征。在诗歌中,巨人形象既可能源于北欧神话(如冰霜巨人)、希腊神话(如泰坦神族),也可能来自民间传说(如《杰克与豆茎》中的巨人)。诗人通过巨人意象构建宏大的宇宙观或人性的隐喻。 代表诗作举例 1. 威廉·布莱克《巨人阿尔比恩》 布莱克在预言诗…

    2025年5月4日
    560
  • 寒衣节的文化记忆:哪些古诗记录了这一传统节令的温情与思念?

    寒衣节的文化记忆:哪些古诗记录了这一传统节令的温情与思念? 一、寒衣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其核心习俗是为逝者焚烧纸制寒衣,表达生者对亡灵的关怀与思念。这一习俗源于周代“授衣”制度,《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即暗示了秋冬交替时制备寒衣的传统。 寒衣节的温情内核体现在两方面:…

    2025年6月6日
    280
  • 刘诗诗关晓彤综艺同台:姐妹花互动全记录

    刘诗诗关晓彤综艺同台:姐妹花互动全记录 1. 同台背景与节目亮点 近期,热门综艺《王牌对王牌》第七季迎来重磅嘉宾——刘诗诗与关晓彤的首次同台。两位女神分别以“古装女神”和“国民闺女”标签深入人心,此次合作引发观众强烈期待。节目组以“古风主题”为切入点,巧妙结合二人代表作《步步惊心》与《凤囚凰》,打造了一场视觉与情怀的双重盛宴。 重点内容:刘诗诗一袭白色汉服亮…

    2025年4月27日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