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入归林出自哪首诗?

飞鸟入归林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飞鸟入归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如下: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关键点解析

1. 诗句背景:诗中虽未直接出现“飞鸟入归林”,但“竹喧归浣女”与“莲动下渔舟”通过动态描写,隐含着归巢、返家的意象,与“飞鸟入归林”的意境高度契合。
2. 常见误解:部分读者误记此句为杜甫或李白所作,实为王维田园诗的代表意象。

二、实际案例:诗句的化用与传播

案例1:影视作品引用

–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角色曾吟诵“飞鸟各投林”(出自《红楼梦》),因语境相似,常被观众与“飞鸟入归林”混淆。
重点对比
– 王维原句:恬静隐逸的山水意境。
– 化用案例:多用于表达离散、归宿的悲凉感。

案例2:现代诗歌创作

诗人海子在《九月》中写道:“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其“远方”意象与“飞鸟归林”的漂泊与回归形成跨时空呼应。

三、延伸考据

1. 类似意象的诗句
– 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重点差异:陶诗明写飞鸟,王维则以人事暗喻。
2. 文化影响:该意象成为后世“归隐”主题的经典符号,如国画中常见“飞鸟归林”构图。

四、总结

“飞鸟入归林”虽非王维原句,但其意境根植于《山居秋暝》的隐逸美学。理解此类诗句需结合:
1. 原文语境;
2. 后世化用案例;
3. 意象的跨文化演变。

建议:若需直接引用“飞鸟”意象,可优先选择陶渊明或《红楼梦》的明确出处。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滨城诗语有哪些文化活动?现代诗会与城市记忆的碰撞

    滨城诗语的文化活动:现代诗会与城市记忆的碰撞 滨城诗语的文化活动概览 滨城诗语作为一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文化名城,近年来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特别是现代诗会,成功激活了城市的文化记忆。这些活动不仅为诗人与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更成为连接城市历史与当代生活的纽带。 1. 品牌活动:现代诗会 – “滨海之声”年度诗会:每年夏季举办,邀请国内知名诗人…

    2025年5月8日
    1330
  • 现代诗有哪些优美的诗?在字句间感受诗意震颤

    现代诗中的诗意震颤:探寻字句间的美学密码 一、现代诗的审美核心:打破常规的语言艺术 现代诗以自由的形式和凝练的意象著称,通过打破传统格律束缚,赋予语言更丰富的表现力。重点在于:诗人通过陌生化表达(如矛盾修辞、意象叠加)激发读者的联想,让平凡字句焕发诗意。 案例:北岛的《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通过悖论式对比,尖锐揭示社会现实,…

    2025年4月25日
    1170
  • 关于钗的诗有哪些?古代诗词中钗的象征意义解读

    关于钗的诗有哪些?古代诗词中钗的象征意义解读 一、古代诗词中咏钗的经典作品 钗作为古代女性重要的头饰,常出现在诗词中,既是实物描写,也承载丰富的情感与象征意义。以下是几首经典咏钗诗词: 1. 白居易《长恨歌》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此句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金钗”,以“分钗”象征生死离别,成为后世“分钗断带”典故的源头。 2. 温庭筠《…

    2025年5月28日
    1010
  • 探索精神的古诗词,激发内心勇气

    探索精神是人类不断前行、勇于挑战未知的动力源泉。以下是一些蕴含探索精神、能够激发内心勇气的古诗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处: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意: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必须站得更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追求,鼓励人们勇于攀登,不断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战国屈原《离骚》 诗意:前方的道路漫长且遥远,但我将百折…

    2024年12月16日
    5050
  • 思念动物的诗有哪些?从《孤雁》到《病牛》看动物意象的情感投射

    思念动物的诗有哪些?从《孤雁》到《病牛》看动物意象的情感投射 一、动物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感载体作用 动物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被用作诗人情感的投射对象,通过动物的孤独、坚韧或悲苦,诗人委婉表达自身的际遇与心境。重点内容: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既符合传统美学“含蓄蕴藉”的要求,又能强化情感共鸣。 — 二、经典案例解析:从孤寂到奉献的动物意象…

    2025年5月28日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