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东风放纸鸢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七言绝句《村居》。该诗创作于晚清时期,描绘了春日乡村孩童放风筝的生动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童趣。
全诗原文: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重点内容解析
1.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为放风筝提供了自然条件。
– “纸鸢”:即风筝,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代表,诗中通过这一意象传递出童真与自由。
2. 艺术特色:
– 语言清新明快,画面感极强,后两句尤为传神,“忙趁”二字生动刻画出孩童的急切与欢乐。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教育场景:
– 小学语文教材常选用此诗,通过“放纸鸢”的意象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传统文化。
– 例如,某校春季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朗诵《村居》并亲手制作风筝,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2. 文化传播:
– 2023年某地“非遗文化节”以《村居》为主题,还原诗中场景,吸引游客体验传统风筝制作,推动诗歌与民俗的结合。
四、延伸知识
– 高鼎的其他诗作多聚焦田园风光,如《早行》《画》等,风格恬淡自然。
– 风筝在中国古代又称“鹞子”,唐代已有放风筝祈福的习俗。
结语:
《村居》以简练笔触捕捉生活瞬间,“趁东风放纸鸢”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与文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