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是哪首诗?

千里共婵娟是哪首诗?

一、诗词出处

“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是苏轼为怀念弟弟苏辙而作,全文以明月为意象,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旷达的人生哲思。

原词节选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标红解析
“婵娟”原指月色美好,此处代指明月
“千里共婵娟”意为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寄托了对亲人团聚的祝愿。

二、实际案例:现代应用与文化影响

1. 文学引用
– 作家余华在《兄弟》中化用此句,表达角色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
央视中秋晚会多次以“千里共婵娟”为主题,凸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如2023年晚会通过卫星连线实现“云端共明月”)。

2. 商业品牌
月饼礼盒常以该句为宣传语(如广州酒家2022年中秋包装设计),强化节日情感共鸣。

3. 国际传播
– 2020年NASA发布中秋月球照片,配文翻译为“Though miles apart, we share the same moon”,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

三、延伸知识:苏轼与中秋词的地位

《水调歌头》被誉为“中秋词之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对比其他中秋诗词:
– 杜甫《月夜》侧重个人离愁,而苏轼词更显豁达胸怀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侧重空间辽阔,苏轼则强调时间与情感的永恒性

提示:此句常被误记为李白或杜甫作品,需结合创作背景(苏轼密州任职时期)准确记忆。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千里共婵娟”不仅是经典诗句,更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情感符号,跨越时空连接古今中外。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首诗?

    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重点内容:这句诗以山水田园的意象,表达了在困境中突现转机的哲理,成为千古名句。…

    2025年6月26日
    940
  • 关于母亲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母爱光辉

    关于母亲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母爱光辉 一、古代诗词中的母爱表达 中国古代诗词中,歌颂母爱的作品源远流长,展现了母亲的无私与伟大。以下是几首经典作品: 1. 《游子吟》——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细节,刻画了母爱的细腻与深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成为千古名句,比喻子女难以回报母爱的万分…

    2025年4月11日
    1210
  • 叙事诗有哪些副业元素?叙事诗中的生活百态

    叙事诗有哪些副业元素?叙事诗中的生活百态 一、叙事诗的副业元素 叙事诗不仅以故事为核心,还常融入其他艺术或社会元素,形成独特的“副业”特征。以下是常见的副业元素: 1. 历史记录 叙事诗常承担历史载体功能,如《荷马史诗》记录了特洛伊战争,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 2. 道德教化 通过人物命运传递价值观,如《孔雀东南飞》批判封建礼教,强化社会伦理。 3. 民俗展示…

    2025年4月11日
    1490
  • 有哪些朦胧诗?解读朦胧诗的艺术魅力

    朦胧诗的艺术魅力:代表作品与美学解读 一、什么是朦胧诗? 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以意象跳跃、语言晦涩、情感含蓄为特征。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直白表达,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营造出多层次的美学空间。 重点内容:朦胧诗的核心在于“朦胧美”——诗人通过模糊的意象和不确定的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再创造。 — 二、代表…

    2025年4月13日
    1760
  • 哪些咏荷的宋词写出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哪些咏荷宋词写出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意象? 周敦颐的哲学奠基与宋词审美转向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首次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确立荷花作为君子人格的象征,这一哲学定位深刻影响了宋代词人的创作视角。宋代咏荷词在继承前代物象描写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人格化书写系统,使荷花成为士大夫精神投射的重要载体。 苏轼《阮郎归·初夏》的禅意超脱 「微雨过,小荷翻…

    2025年10月21日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