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二是哪首诗?

《悯农其二》的文学解析与历史背景

一、悯农其二的原文与作者

《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组诗《悯农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内容如下: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并深刻揭示了粮食的珍贵性。

二、诗歌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

1. 语言质朴,意象鲜明
诗中“锄禾”“汗滴”等词语直接呈现农民劳作的场景,“日当午”更是突出了劳作的艰苦环境。

2. 对比手法
通过“盘中餐”与“粒粒辛苦”的对比,引发读者对粮食浪费现象的反思。

3. 社会批判性
诗歌隐含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呼吁人们珍惜劳动成果。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意义

1. 教育领域
这首诗被广泛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劳动教育的经典文本。例如,某小学通过组织学生体验农事活动,结合诗歌教学,深化学生对“珍惜粮食”的理解。

2. 社会倡导
2020年,中国开展“光盘行动”,多地公益广告引用此诗,强化公众节约意识。数据显示,该行动使餐饮浪费量减少了30%以上。

3. 国际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将本诗译为英文,作为全球反粮食浪费宣传素材,体现其普世价值

四、与其他悯农诗的对比

| 诗歌 | 作者 | 核心主题 | 名句 |
|————-|——–|————————|————————–|
| 悯农其二 | 李绅 | 劳动艰辛与粮食珍贵 | 粒粒皆辛苦 |
| 观刈麦 | 白居易 | 赋税压迫下的农民困境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 蚕妇 | 张俞 | 社会分配不公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五、研究建议

1. 结合唐代租庸调制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
2. 对比李绅早期《悯农》与后期《莺莺传》的创作风格转变
3.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诗歌中的自然与人文关系

这首诗以20字的篇幅承载了深厚的伦理关怀,其现实意义在当代仍持续焕发生命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3

相关推荐

  • 出自《黔之驴》的成语有哪些?柳宗元寓言的智慧结晶

    出自《黔之驴》的成语有哪些?柳宗元寓言的智慧结晶 一、《黔之驴》的成语解析 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通过驴与虎的互动,揭示了“外强中干”的本质,并衍生出多个经典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1. 黔驴技穷 释义: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再无计可施。出处:原文“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实际案例:> 某科技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初期凭借单…

    2025年4月15日
    1030
  • 丹青颂伟业有哪些诗?笔墨丹青里的家国叙事

    丹青颂伟业:笔墨丹青里的家国叙事 一、丹青与诗歌的融合:艺术中的家国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青(绘画)与诗歌常以“诗画一体”的形式呈现家国叙事。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展现自然之美,更承载着政治理想、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例如:–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合作):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为灵感,描绘壮丽河山,象征新中国气象。– 《清明…

    2025年4月27日
    1320
  • 杜甫赠李白的十五首诗?

    杜甫赠李白的十五首诗:盛唐双星的诗意对话 一、杜甫与李白的交游背景 杜甫与李白被誉为“李杜”,是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两人于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相识,虽交往时间仅一年有余,但杜甫为李白写下15首赠诗,足见其对李白的倾慕与怀念。这些诗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折射出盛唐文人间的精神共鸣。 重点内容: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极高,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

    2025年6月26日
    790
  • 比翼双飞出自哪首诗?

    比翼双飞出自哪首诗? 1. 比翼双飞的出处 “比翼双飞”典出《诗经·小雅·棠棣》,原文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后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比翼鸟”的意象,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成语的浪漫寓意。 — 2. 比翼双飞的文学内涵 …

    2025年6月28日
    730
  • 赞美诗有哪些手法技巧?宗教诗歌中的修辞与情感表达

    赞美诗有哪些手法技巧?宗教诗歌中的修辞与情感表达 一、赞美诗的常见修辞手法 赞美诗作为宗教诗歌的重要形式,通过特定的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与神圣性: 1. 比喻与象征 – 将神性力量具象化,如《诗篇》23:1中”耶和华是我的牧者“,通过牧羊人比喻神的引导与庇护。 – 现代赞美诗《如鹿渴慕溪水》以”鹿&#…

    2025年5月8日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