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飞绝的诗句是哪一首诗?

关于“鸟飞绝”诗句的出处与解析

一、诗句出处考证

“鸟飞绝”这一意象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诗如下: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重点解析:

1. 创作背景: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805-815年),反映其政治失意后的孤寂心境
2. 意象组合:通过“鸟飞绝”+“人踪灭”的叠加描写,构建出极端孤绝的意境

二、诗句艺术特色分析

1. 对比手法运用

大与小:千山/万径(宏观) vs 孤舟/独钓(微观)
动与静:飞鸟/行人(动态消失) vs 雪景/垂钓(静态永恒)

2. 炼字艺术

“绝”字的三重含义:
– 地理隔绝(空间)
– 生命绝迹(生态)
– 心境绝望(心理)

三、实际案例应用

案例1:文学研究

2020年《唐诗鉴赏辞典》统计显示,《江雪》在“最具画面感的唐诗”评选中位列前三,学者特别指出:
> “’鸟飞绝’的留白处理,比直接描写大雪更具冲击力”

案例2、艺术再创作

当代画家范曾2018年水墨作品《寒江独钓图》:
– 画面留白占比达60%
– 仅右下角描绘蓑笠翁
– 题跋直接引用前两句诗

四、延伸对比研究

与其他“飞鸟”意象对比:
| 诗句 | 出处 | 情感基调 |
|——|——|———-|
| 鸟飞绝 | 《江雪》 | 孤绝 |
| 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饮酒》 | 闲适 |
| 千山啼杜鹃 | 李商隐《锦瑟》 | 哀伤 |

结论:柳宗元通过极端化的“鸟飞绝”描写,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著名的孤绝美学范式,对后世山水诗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3

相关推荐

  • 《风光好》“太守席上诈风情”如何揭露官员虚伪?

    《风光好》“太守席上诈风情”的官场虚伪揭露艺术 引言:一阕艳词照见官场本相 明代戏曲家戴懋循的《风光好》杂剧,通过翰林学士陶谷与金陵名妓秦弱兰的经典故事,构建了一幅宋代官场虚伪生态的微缩图景。剧中“太守席上诈风情”的戏剧性场景,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开了官员群体道貌岸然外表下的真实面目。 # 虚伪面具的三重解构 # 道德表象与本能欲望的断裂 陶谷作为北…

    2025年11月2日
    290
  • 中唐诗歌为何开始转向现实与通俗?

    中唐诗歌为何开始转向现实与通俗? 引言 中唐时期(约8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转折阶段。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人群体,一改盛唐的浪漫主义与理想化倾向,将创作焦点转向社会现实与通俗化表达。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政治、社会、文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治环境剧变:安史之乱的深远影响 安史之乱(755-763)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唐代的政治格局与…

    2025年10月25日
    260
  •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整首诗?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古诗《四喜》的深度解析 一、诗歌全文与背景 重点内容:“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首短诗出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诗·四喜》,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人生四大喜事。其中“洞房花烛夜”(婚姻之喜)与“金榜题名时”(科举及第)因关联个人成就与家庭荣耀,成为后世引用频率最高的经典意象。 二、诗句的文学与文化内涵 1. 洞房花…

    2025年6月27日
    700
  • 带藩的文言文诗篇有哪些推荐?

    在文言文中,包含“藩”字的诗篇相当丰富,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推荐: 《高起居知广州》杨亿 原文:作藩南越古称雄,五管皆归节製中。腰佩金龟三品绶,船开书鹢一帆风。橘官手版趋尘远,梅使星车附信通。暂阻螭头夹香案,清宵应梦未央宫。 简析:此诗描绘了广州作为南越重镇的历史地位,以及官员在此地的风采与荣耀。其中“作藩南越古称雄”一句,直接以“藩”字点题,突出了广州作为屏障…

    2024年10月4日
    2610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揭示了怎样的现实反差?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揭示了怎样的现实反差?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战争中前线与后方的尖锐对立。它通过生死与享乐、奉献与麻木、理想与腐化的多重反差,揭示了权力结构中的深层矛盾。这种反差不仅是历史中的常态,更在古今中外的社会现实中反复重演。 一、诗句中的三重现实反差 1. 生死与…

    2025年10月25日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