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出自哪首诗?

高山流水出自哪首诗?

“高山流水”的典故来源

“高山流水”并非出自某一首具体的诗,而是源于中国古代著名的琴曲典故,最早记载于《列子·汤问》和《吕氏春秋·本味》。该典故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相惜的故事,后成为中国文化中象征知音难觅的经典意象。

典故原文与解析

1. 《列子·汤问》记载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重点内容
– 伯牙通过琴声表达“高山”“流水”的意境,钟子期精准领悟,两人因此成为知音。
– 后世以“高山流水”比喻音乐的高妙知己的珍贵

2. 《吕氏春秋》的补充

《吕氏春秋·本味》进一步记载了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强化了知音文化的悲剧色彩。

实际案例:文学与艺术中的“高山流水”

1. 古琴曲《高山流水》

– 现存古琴谱中,《高山》《流水》为两首独立曲目,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重点内容: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的金唱片收录了古琴曲《流水》,向宇宙传递中国文化的“知音”理念。

2. 诗词中的化用

虽然“高山流水”非直接出自诗,但后世诗人常引用此典,例如:
– 王勃《滕王阁序》:“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 岳飞《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常见误解澄清

误区:有人认为“高山流水”出自唐诗或《诗经》。
正解:其本质是先秦典故,后衍生为琴曲与文学意象,并非某一首诗的原句。

总结

“高山流水”是中国文化中知音文化的核心符号,源于伯牙子期的典故,后渗透到音乐、文学等领域。理解其来源,有助于更深刻地欣赏相关艺术作品(如古琴曲、诗词引用)的文化内涵。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读书的三重境界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

    读书的三重境界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读书境界的论述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读书三重境界”理论源自清代著名词人王国维的著作《人间词话》。这一理论不仅成为读书治学的经典指南,更被广泛运用于人生追求的各个领域。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王国维(1877-1927) 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词人,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这一…

    3天前
    30
  • 李世民最好的诗是哪一首?

    李世民最好的诗是哪一首? 一、李世民的诗歌成就概述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创作上也颇有建树。作为帝王诗人,他的诗作现存约98首,主要收录于《全唐诗》卷一。其诗歌风格兼具帝王气象与文人雅致,开创了初唐宫廷诗的典范。 二、代表诗作分析 1. 《帝京篇十首》(其四) 重点内容:”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

    2025年6月26日
    880
  • 陆游的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有何羁旅怀旧之情?

    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的羁旅怀旧之情解析 一、词作背景与结构分析 陆游此词创作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秋,时年五十四岁的诗人自蜀地东归途中。全词以“桐叶晨飘蛩夜语”起兴,通过昼夜交替的意象组合,奠定漂泊孤寂的基调。上阕侧重旅途实景描写,下阕转入人生感慨,形成由景入情的典型词体结构。 二、羁旅之情的多重呈现 (一)时空错位的…

    2025年10月29日
    270
  • 杜甫感激之情诗作解析:他如何用诗表达感激?

    杜甫感激之情诗作解析:他如何用诗表达感激? 一、杜甫诗歌中的感激主题概述 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作不仅关注社会疾苦,也饱含对亲友、自然和生命的深切感激。他的感激之情常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典故化用和情感直抒呈现,形成了沉郁顿挫与真挚温情并存的独特风格。 二、杜甫表达感激的核心手法 1. 以景衬情:自然意象的情感投射 杜甫常将感激之情融入景物描写,…

    2025年6月10日
    860
  •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播放量最高的十首经典解析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播放量最高的十首经典解析 一、白居易诗歌概述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李白、杜甫并列)。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题材广泛著称,涵盖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类型,代表作包括《长恨歌》《琵琶行》等。 重点内容:白居易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兼具艺术性与社会批判性,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2025年5月15日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