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万壑出自哪首诗?

千岩万壑的出处及文学意义

一、诗句原始出处

“千岩万壑”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诗全文如下: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 ……

二、意象解析与重点内涵

1. 空间意境构建
诗句通过”千岩”与”万壑”的夸张组合,以数字的极致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天姥山雄奇险峻的景观特征。

2. 心理映射手法
在李白诗中,这一意象不仅写实,更承载着:
仕途艰险的隐喻(开元十五年李白首次入长安求仕失败)
精神探索的象征(道教寻仙思想的体现)

三、后世演化案例

案例1:苏轼的化用

在《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写法,明显继承发展了李白多维空间视角的表现手法。

案例2:现代文学应用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描写敦煌鸣沙山时:”这些千岩万壑的皱褶,都是时间的手指留下的纹路”,将古典意象转化为文化时间的隐喻。

四、学术争议辨析

有学者提出南朝谢灵运《山居赋》中”连峰竞举,叠嶂争高”可能是更早雏形(参见《魏晋山水诗研究》,王玫著)。但学界主流仍认定:
– 李白首次形成”千岩万壑”的固定搭配
– 赋予其完整的哲学意蕴

五、教学应用建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建议采用对比教学法
1. 展示天姥山实景照片
2. 对比王维”空山新雨后”的静谧山水
3. 引导学生体会盛唐气象与山水意境的关系

> 本文参考文献:
>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詹锳主编)
> 《唐诗意象研究》(蒋寅著)2018年版
> 《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3期相关论文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合肥朗诗地产有哪些项目?科技住宅的诗意栖居

    合肥朗诗地产项目盘点:科技住宅的诗意栖居 朗诗地产简介 朗诗地产是中国领先的绿色科技地产开发商,以“健康、舒适、节能、环保”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科技住宅。在合肥,朗诗地产凭借其绿色建筑技术和人性化设计,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合肥朗诗地产重点项目 1. 朗诗麓院 – 位置:合肥市蜀山区– 特色: –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

    2025年5月23日
    1130
  • 朱熹有哪些诗?理学大家诗词中的哲理光芒

    朱熹有哪些诗?理学大家诗词中的哲理光芒 朱熹的诗歌创作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尽管他以哲学成就闻名,但其诗歌创作同样蕴含深厚的理学思想与人生哲理。朱熹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常以景物寓理,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 朱熹的代表性诗作 1. 《观书有感》 重点内容:这首诗是朱熹哲理诗的代表作,通过…

    2025年4月15日
    1260
  • 峨眉金顶的绝美诗句欣赏

    峨眉金顶,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仙境。以下是一些描绘峨眉金顶绝美风光的经典诗句,让我们一同沉醉于这片人间仙境: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万丈不及前。青烟袅袅入云间,金顶佛光映大千。” 诗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峨眉金顶之高,连罗浮山都望尘莫及,金顶之上的佛光更是映照大千世界,美不胜收。 “金顶朝霞映佛光,云海翻腾似仙乡。峨眉仙境何处有,…

    2024年12月16日
    3080
  • 梦里不知身是客是哪首诗?

    梦里不知身是客:诗句出处与文学解析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梦里不知身是客”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入宋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亡国之痛。 全词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2025年6月27日
    680
  • 枫叶红于二月花是哪首诗?

    枫叶红于二月花:诗句出处及赏析 诗句出处 “枫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全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句解析 1.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公元844-846年),当时诗人游览秋山,被满山红叶所震撼,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2. 艺术特色 …

    2025年6月26日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