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因絮果出自哪首诗?

兰因絮果的出处及文化内涵解析

一、“兰因絮果”的原始出处

“兰因絮果”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古诗,而是源自《左传·宣公三年》的典故组合。这个成语由两个典故复合而成:

1. “兰因”:典出《左传》”兰有国香,人服媚之“,比喻美好的前因
2. “絮果”:化用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世说新语·言语》),喻指离散的结局

二、相关诗歌中的化用

虽然成语本身非诗作,但后世诗文中常见化用:

1. 清代纳兰性德《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暗含”絮果”意象,表达物是人非之感*

2. 李商隐《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春心莫共花争发
*蕴含美好开端(兰因)与惆怅结局(絮果)的对比*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1:《红楼梦》中的运用

曹雪芹在宝黛爱情线中暗藏”兰因絮果”结构:
兰因:大观园共读《西厢》的美好开端(第23回)
絮果:”冷月葬花魂“的离散结局(第76回)

案例2:现代文学改编

王安忆《长恨歌》中:
王琦瑶与李主任的恋情始于浪漫舞会(兰因)
– 终结于政治动荡中的离散(絮果)
文本证据:”那些精致的日子,像柳絮一样被风吹散了“(第4章)

四、文化意义延伸

1. 美学价值
体现中国文学“以美写悲”的传统,用美好意象反衬悲剧性

2. 哲学内涵
暗合佛教”缘起性空“思想,成为文人表达无常感的经典母题

> 学者观点
> 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兰因絮果’的意象组合,浓缩了中国文人对命运辩证法的典型认知“(《唐宋文学十讲》2021版)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苏轼的最好的诗有哪些?在东坡笔下遇见经典之作

    苏轼的最好的诗有哪些?在东坡笔下遇见经典之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坛的巨匠,其诗词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本文将介绍苏轼最负盛名的诗作,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一、豪放旷达的代表作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重点内容:这首词虽属词作,但因其磅礴气势和深刻哲思,常被与诗并论。苏轼…

    2025年6月1日
    760
  • 描写成都的名句你知道哪些?

    成都,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以下是一些描写成都的经典名句: 诗句类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赏析:李白以大手笔描绘了成都的壮丽景象,将成都比作天上开出的仙境,万户千门如同画卷中的美景,草树云山如锦绣般美丽,秦川也无法与之相比。 杜甫…

    2024年11月2日
    2790
  • 乘机读音是什么意思?多场景下正确发音技巧揭秘

    乘机读音是什么意思?多场景下正确发音技巧揭秘 一、“乘机”的正确读音与含义 “乘机”的正确拼音是 “chéng jī”,其中:– “乘” 读作 “chéng”(第二声),意为“利用、借助”。– “机” 读作 “jī”(第一声),指“机会”或“飞机”等具体事物。 常见误解:部分人误读为“chèng jī”,这是错误的,需注意“乘”在表示…

    5天前
    180
  • 沈大经的写作作品,你读过哪些?

    我读过沈大经,也就是作家沈重的很多作品呢!📚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要数《狼牙山五壮士》了!📖 这篇通讯报道生动描绘了抗战时期,狼牙山上的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部队和民众撤退,与敌人周旋在三面绝壁的棋盘陀上,最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壮烈故事。每次读来都让人热血沸腾,对英雄们充满敬意!👏 除了《狼牙山五壮士》,沈重还写过《神枪手李殿冰》《英烈安…

    2024年10月11日
    2420
  • 外国的赠别诗有哪些名篇?从拜伦到普希金的离别诗学

    外国的赠别诗有哪些名篇?从拜伦到普希金的离别诗学 一、西方离别诗的传统与演变 西方的离别诗传统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但真正形成鲜明诗学特征的,是在浪漫主义时代。拜伦、普希金、歌德等诗人将离别主题与个人情感、社会批判相结合,创造了大量经典作品。 — 二、拜伦:浪漫主义离别的激情与孤独 1.《当我们分别时》(When We Two Parted) …

    2025年5月8日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