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因絮果出自哪首诗?

兰因絮果的出处及文化内涵解析

一、“兰因絮果”的原始出处

“兰因絮果”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古诗,而是源自《左传·宣公三年》的典故组合。这个成语由两个典故复合而成:

1. “兰因”:典出《左传》”兰有国香,人服媚之“,比喻美好的前因
2. “絮果”:化用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世说新语·言语》),喻指离散的结局

二、相关诗歌中的化用

虽然成语本身非诗作,但后世诗文中常见化用:

1. 清代纳兰性德《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暗含”絮果”意象,表达物是人非之感*

2. 李商隐《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春心莫共花争发
*蕴含美好开端(兰因)与惆怅结局(絮果)的对比*

三、实际案例解析

案例1:《红楼梦》中的运用

曹雪芹在宝黛爱情线中暗藏”兰因絮果”结构:
兰因:大观园共读《西厢》的美好开端(第23回)
絮果:”冷月葬花魂“的离散结局(第76回)

案例2:现代文学改编

王安忆《长恨歌》中:
王琦瑶与李主任的恋情始于浪漫舞会(兰因)
– 终结于政治动荡中的离散(絮果)
文本证据:”那些精致的日子,像柳絮一样被风吹散了“(第4章)

四、文化意义延伸

1. 美学价值
体现中国文学“以美写悲”的传统,用美好意象反衬悲剧性

2. 哲学内涵
暗合佛教”缘起性空“思想,成为文人表达无常感的经典母题

> 学者观点
> 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兰因絮果’的意象组合,浓缩了中国文人对命运辩证法的典型认知“(《唐宋文学十讲》2021版)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单刀会》“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如何烘托英雄气概?

    《单刀会》中”大江东去浪千叠”对英雄气概的烘托艺术 一、自然意象的宏大叙事 关汉卿在《单刀会》第四折开篇,通过关羽之口唱出的”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构建了极具张力的空间对比。长江的浩瀚汹涌与一叶扁舟的渺小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这种以景写人的手法,将关羽孤身赴会的英雄气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5年11月2日
    240
  •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如何陈述其夫妇的收藏生涯与战乱离散?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陈述其夫妇收藏生涯与战乱离散的专业文章。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金石收藏的痴迷与战火离散的悲歌 《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为其丈夫赵明诚学术巨著《金石录》所撰写的跋文。这篇序文远不止于简单的书籍介绍,它是一篇深情悲怆的个人回忆录,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和史诗般的叙事,生动勾勒出一对文人夫妇由收藏之痴迷、生活之静好,陡然…

    2025年11月2日
    300
  • 清诗中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清诗中有很多著名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清诗作品及其简介: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诗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简介:此诗描绘了夜晚河上渔灯的静谧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意境深远,用词精炼。 《村居》- 高鼎 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

    2024年12月11日
    2040
  • 英勇革命的诗有哪些?血火淬炼的红色诗史

    英勇革命的诗有哪些?血火淬炼的红色诗史 一、革命诗歌的定义与时代背景 革命诗歌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解放斗争的文学产物,它以激昂的语言、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精神为核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这类诗歌诞生于血与火的淬炼中,既是战斗号角,也是精神丰碑。 重点内容:革命诗歌的创作背景多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如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其核心主题包括反…

    2025年5月18日
    1370
  • 什么生烟词语有哪些

    “生烟”作为一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冒出烟气的状态,或者形容非常着急或情绪激动的状态。在汉语中,与“生烟”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并不多,但有一些成语中包含了“生烟”的意象,如“七孔生烟”和“七窍生烟”。 七孔生烟:这个成语形容气愤到极点。这里的“七孔”并非实指七个孔穴,而是泛指人体的各种孔窍,如口、眼、耳、鼻等,用以夸张地表达气愤之强烈,仿佛这些孔窍都要冒出烟来。这…

    2024年9月22日
    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