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出自哪首诗?

春花秋月出自哪首诗?

一、出处溯源

“春花秋月”这一意象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世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该词是李煜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后所作,被誉为“词中之帝”,集中体现了其亡国后的哀痛与人生感慨。

原词节选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重点解析
“春花秋月”象征自然时序的永恒循环,反衬诗人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悲叹。
– 李煜以乐景写哀情,通过美好意象(春花、秋月)强化亡国之痛,形成强烈艺术反差。

二、文化影响与案例

1. 文学引用

王安忆《长恨歌》开篇化用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借李煜的时空感烘托上海的历史沧桑。
流行歌曲《东风破》(周杰伦作曲)中“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亦暗含对李煜词意的致敬。

2. 学术研究

学者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指出:李煜将个人悲剧上升为人类共通的哲思,使“春花秋月”成为古典诗词中“永恒与短暂”的经典符号。

三、延伸知识

同类意象对比
–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以自然永恒反衬生命渺小。
–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直接抒发时空感慨。

重点结论
“春花秋月”因李煜的情感深度与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华文化中标志性的审美意象,其影响力跨越千年,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与再创作。

(注:标红部分为核心知识点,建议重点记忆。)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12月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充满冬意的篇章?

    12月,作为一年之末,承载着岁末年初的特有情感与景象,自古以来便是诗人墨客笔下频繁描绘的对象。以下是一些充满冬意的12月诗句: 直接描绘12月或冬季景象的诗句 “秋节新已尽,雨疏露山雪。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气侵瀑布水,冻著白云穴。” —— 贾岛《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日晏霜浓十二月,林疏石瘦第三溪。” —— 唐彦谦《第三溪》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

    2024年12月15日
    2430
  • 王安石诗最具代表有哪些?变法诗人的政治理想与文学成就

    王安石诗最具代表有哪些?变法诗人的政治理想与文学成就 一、王安石的诗歌代表作 王安石(1021—1086)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更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思想深刻、语言简练著称,代表作包括: 1. 《泊船瓜洲》 – 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特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

    2025年5月11日
    1220
  • 写哲理诗有哪些技巧?哲理诗的创作方法解析

    哲理诗创作技巧与方法解析 # 一、哲理诗的本质与特征 哲理诗是以诗歌形式表达哲学思考、人生感悟或宇宙规律的文学体裁。它不同于纯粹抒情诗或叙事诗,而是将抽象思想与具象表达相结合,达到”理趣”与”诗美”的统一。 核心特征:– 思想性:包含对生命、时间、存在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意象性:通过具体…

    2025年4月13日
    1540
  • 哲理诗经典有哪些?智慧火花的文学绽放

    哲理诗经典有哪些?智慧火花的文学绽放 一、哲理诗的定义与特点 哲理诗是以诗歌形式表达深刻哲学思考或人生智慧的文学体裁,其特点包括:– 凝练性:用简洁语言传达复杂思想,如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象征性:通过意象隐喻哲理,如泰戈尔《飞鸟集》中“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普适性:探讨人…

    2025年4月24日
    1070
  • 乡愁诗表现模式有哪些?从《静夜思》到现代乡愁书写

    乡愁诗的表现模式:从《静夜思》到现代乡愁书写 一、传统乡愁诗的经典表现模式 1. 意象叠加:自然物象的情感投射 传统乡愁诗常通过月亮、秋风、孤雁、落叶等意象构建情感空间。– 案例: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月光触发游子对故乡的瞬间联想,“明月”成为跨越时空的乡愁符号。 2. 时空对照:今昔对比的抒情结构 通过地理距离(异乡/故…

    2025年5月31日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