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枝出自哪首诗?

东南枝的文学溯源:出自哪首诗?

一、核心出处:《孔雀东南飞》

东南枝最早见于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中关键段落为:
>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重点解析

1. 意象象征:东南方向在诗中暗喻爱情悲剧的走向,与主人公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东南方位相呼应
2. 文化隐喻:梧桐在汉代被视为忠贞之树(《庄子·秋水》载”凤凰非梧桐不栖”)

二、后世化用案例

1. 网络流行语演变

2010年《搞笑漫画日和》中”自挂东南枝”台词走红,实为对原诗殉情情节的戏仿。原典中焦仲卿”自挂东南枝”的完整描写:
>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2. 当代文学再创作

作家流潋紫在《后宫·甄嬛传》第72章刻意化用:
> “只见那风筝飘飘荡荡,竟挂在了东南角的梧桐枝上
> (此处暗喻安陵容的命运与刘兰芝形成互文)

三、学术争议点

1. 方向考据:有学者认为”东南”指向庐江府地理方位(现存争议,参见《汉乐府地理考》)
2. 版本差异: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载为”自挂东南枝”,而敦煌残卷作”悬身东南柯”

> 研究建议:对比梁代徐陵《玉台新咏》与《乐府诗集》两个版本的系统差异,可深入理解意象流变。

四、延伸阅读图谱

1. 梧桐意象:《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2. 殉情母题:梁祝故事”化蝶”与”枝枝相覆盖”的意象关联
3. 空间诗学:张惠言《词选》评”东南枝”为”绝望中的方向执念”

(注:本文考据主要依据中华书局2016年版《乐府诗集校注》)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王之涣仅存6首诗,为何能跻身一流诗人?

    王之涣仅存6首诗,为何能跻身一流诗人? 引言:数量与质量的辩证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现存千余首作品,杜甫有一千四百余首,而王之涣仅有六首完整诗作传世。然而,这位作品稀少的诗人却始终稳居唐代一流诗人之列,其《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作品至今家喻户晓。“质重于量”的创作现象,成为文学史上值得深入探讨的特殊案例。 传世作品的巅峰水准 《登鹳雀楼》的哲学境界 “白日依…

    2025年10月25日
    350
  • 钟楼为题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听见时光回响

    钟楼为题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听见时光回响 一、钟楼的文化象征与诗词意象 钟楼作为古代城市的地标,承载着时间流逝、历史沧桑的深刻寓意。在诗词中,钟楼常与晨钟暮鼓、羁旅乡愁、朝代兴衰等主题关联,成为诗人抒怀的重要载体。 重点内容:钟楼意象的多元性体现在——1. 时间符号(如“晨钟报晓”)2. 空间坐标(如“孤城钟楼”)3. 情感媒介(如“钟声唤客愁”) &#82…

    2025年6月1日
    1260
  • 李贺的诗,为何常被后世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李贺的诗,为何常被后世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李贺,中唐诗人,以其奇崛瑰丽的诗风被誉为“诗鬼”。他的作品以想象诡谲、语言险怪著称,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后世文人模仿李贺者络绎不绝,但无人能真正超越其艺术高度。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李贺个人天赋与经历的独特性,也涉及诗歌创作的历史语境与艺术本质。 一、李贺诗歌的独特性:不可复制的艺术基因 1. 病态生命与超验想象的融合 李…

    2025年10月25日
    320
  • 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于哪首诗?

    不拘一格降人材:出处、解读与现代应用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125首。全诗内容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创作背景:– 写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正值鸦片战争前夕– 龚自…

    2025年7月1日
    810
  • “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深刻启示:知行合一的智慧与实践价值 下一句是什么? “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完整诗句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句传递的核心道理 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陆游在这首诗中强调,仅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是浅薄的,真正深入理解事物本质…

    7分钟前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