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明月出天山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明月出天山”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关山月》。这首诗是李白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边关的苍凉景象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重点内容
– 诗题:《关山月》
– 作者: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 体裁:乐府旧题诗

二、全诗内容与解析

原文: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重点内容解析

1. “明月出天山”:以壮阔的意象开篇,天山与明月交相辉映,展现边塞的辽阔与孤寂。
2. “长风几万里”:夸张手法突出边关的荒远,暗喻戍边将士与家乡的遥远距离。
3. “由来征战地”:点明战争的残酷,历史与现实交织,深化主题。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文学教育
– 该诗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边塞诗的典型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唐代边塞诗的风格与情感。
案例:某中学教师通过对比《关山月》与王昌龄的《从军行》,引导学生分析李白浪漫主义与王昌龄现实主义手法的差异。

2. 文化传播
– 在纪录片《诗词中国》中,“明月出天山”被用作开篇画面,配以西域风光,展现诗歌的意境美。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意象宏大:天山、云海、玉门关等意象组合,营造苍茫雄浑的意境。
情感深沉:通过戍边将士的视角,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反思。

重点内容:李白的边塞诗不仅写景,更注重人性关怀,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边塞诗人的独特之处。

五、总结

“明月出天山”作为《关山月》的开篇名句,以其恢弘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唐代边塞诗的经典。它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边塞文化与战争题材的重要文本。

拓展阅读:可对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一步了解唐代边塞诗的多样性。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童年溜冰的诗有哪些?北方冬季记忆的文学呈现

    童年溜冰的诗有哪些?北方冬季记忆的文学呈现 一、引言:溜冰作为北方童年的集体记忆 北方冬季的溜冰活动不仅是儿童嬉戏的日常场景,更成为诗人笔下充满地域特色与情感温度的文学意象。从冰刀划过冰面的清脆声响,到冻红的脸颊与呼出的白气,这些细节在诗歌中凝结为对纯真、自由与乡土情怀的永恒追忆。 二、经典诗歌中的溜冰意象 1. 艾青《冬天的池沼》 “孩子们在冰上旋转,像一…

    2025年5月1日
    850
  • 唐伯虎的诗解释有哪些?《桃花庵歌》隐逸文化解读

    唐伯虎的诗解释与《桃花庵歌》隐逸文化解读 一、唐伯虎诗歌的多元解读视角 唐伯虎(1470-1524)作为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其诗歌创作呈现出文人画家的双重特质。目前学界对其诗歌的解释主要存在三种路径: 1. 社会批判说(以《一世歌》为代表)2. 自我放逐说(以《把酒对月歌》为例)3. 隐逸美学说(核心案例《桃花庵歌》) 重点案例:…

    2025年5月1日
    1050
  • 苏轼笔下的风,有哪些经典诗句?

    苏轼笔下描绘风的经典诗句众多,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例子: 直接描绘风的诗句 《新城道中·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这句诗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东风善解人意,为诗人吹散积雨的场景,展现了风的温柔与灵动。 《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雨来势汹汹的前兆,其中“天外黑风吹海…

    2024年12月26日
    2090
  • 换词不换曲的歌曲有哪些?推荐几首!

    换词不换曲,即使用相同的旋律但填入不同歌词的歌曲,在音乐创作中颇为常见,尤其在流行音乐、民谣、戏曲等领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换词不换曲的歌曲示例,以及相应的推荐: 《月亮代表我的心》 原唱:邓丽君 翻唱/换词版本示例:虽然直接换词的版本不常见,但这首歌的旋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婚礼、表白等,人们常会根据情境改编歌词以表达情感。 《四季歌》 原唱:多个版本…

    2024年10月11日
    2760
  • 老夫聊发少年狂哪首诗?

    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一、诗词原文及背景 “老夫聊发少年狂”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如下: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

    2025年7月1日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