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青天是哪首诗?

把酒问青天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同时蕴含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重点内容
– 全词以“明月”为意象,贯穿对宇宙、人生、亲情的追问。
– “把酒问青天”是词的首句,展现了苏轼豪放旷达的文人气质。

二、全文与注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把酒问青天”:手持酒杯向苍天发问,体现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千里共婵娟”:化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表达对亲人的祝福。

三、实际案例:现代应用与影响

1. 文学引用
– 当代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引用“人有悲欢离合”,呼应人生无常的主题。
– 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王菲演唱)直接改编自该词,成为经典文化符号。

2. 教育意义
– 该词被收录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宋词的代表作,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重点内容
– 苏轼通过个人情感升华至普世哲思,使该词跨越时代,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四、总结

“把酒问青天”不仅是苏轼对月抒怀的起点,更成为中华文化中追问生命意义的象征。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使其稳居宋词巅峰之作的地位。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3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3

相关推荐

  • 宋代有哪些著名的“词话”著作,对后世理解宋词至关重要?

    宋代词话著作及其对理解宋词的重要性 宋代词话是研究宋词的重要文献,它们记录了词作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文人评论,为后世理解宋词提供了关键依据。这些著作不仅保存了历史资料,还推动了词学理论的发展。以下将介绍几部著名的宋代词话著作,分析其内容与影响,并辅以实际案例说明。 一、宋代词话概述 词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主要涉及词人轶事、作品评析和创作理论。它…

    2025年11月5日
    170
  • 苏轼的赤壁赋是文还是词,如何体现他的豁达?

    苏轼《赤壁赋》的文体辨析与豁达境界的呈现 一、文体辨析:《赤壁赋》的文学定位 《赤壁赋》是苏轼创作的散文赋,属于宋代文赋的典范之作。需要明确区分的是:– 赋与词的本质区别: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韵文,注重铺陈叙事;词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格律诗体– 《赤壁赋》的文体特征:采用主客问答体,讲究对仗押韵,兼具诗的韵律与散文的自由 二、豁达思想的…

    2025年10月28日
    270
  • 古代的隐逸文化在诗词中如何体现?

    古代的隐逸文化在诗词中如何体现? 引言 隐逸文化是中国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对世俗功名的疏离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种文化传统在诗词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通过意象选择、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展现出古代文人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追求。 隐逸文化的思想源流 道家思想的渗透 “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为隐逸文化提供了理论根基。庄子“逍遥游”的理想境界…

    4小时前
    00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壮阔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闻名。 – 全诗内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创作背景: 鹳雀楼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是唐代著名的登高胜地。王之涣通过描绘自然景…

    2025年6月24日
    890
  • 有哪些诗与传统无画?反传统的诗意表达

    反传统的诗意表达:哪些诗与传统“无画”? # 一、传统诗歌的“画意”传统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评王维),以意象营造视觉画面感为核心美学特征。例如:–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通过雨、山、秋的意象组合构成水墨画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典型意象并置的“蒙太奇”手法 …

    2025年6月15日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