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青天是哪首诗?

把酒问青天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同时蕴含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重点内容
– 全词以“明月”为意象,贯穿对宇宙、人生、亲情的追问。
– “把酒问青天”是词的首句,展现了苏轼豪放旷达的文人气质。

二、全文与注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把酒问青天”:手持酒杯向苍天发问,体现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千里共婵娟”:化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表达对亲人的祝福。

三、实际案例:现代应用与影响

1. 文学引用
– 当代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引用“人有悲欢离合”,呼应人生无常的主题。
– 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王菲演唱)直接改编自该词,成为经典文化符号。

2. 教育意义
– 该词被收录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宋词的代表作,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重点内容
– 苏轼通过个人情感升华至普世哲思,使该词跨越时代,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四、总结

“把酒问青天”不仅是苏轼对月抒怀的起点,更成为中华文化中追问生命意义的象征。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使其稳居宋词巅峰之作的地位。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3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3

相关推荐

  • 杨卅的诗作中,哪些值得一读?

    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与扬州相关的诗作: 1.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内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

    2024年12月4日
    2380
  • 哪些诗句描绘了美丽的乡下风景?

    有许多诗句都描绘了美丽的乡下风景,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句描绘了雨后的空山,空气清新,景色宜人,透露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气息。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诗句通过描述田园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乡下的宁静和美好,绿树环绕的村庄和远处的青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2024年12月20日
    2660
  • 朱熹有哪些诗?理学大家诗词中的哲理光芒

    朱熹有哪些诗?理学大家诗词中的哲理光芒 朱熹的诗歌创作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尽管他以哲学成就闻名,但其诗歌创作同样蕴含深厚的理学思想与人生哲理。朱熹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常以景物寓理,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 朱熹的代表性诗作 1. 《观书有感》 重点内容:这首诗是朱熹哲理诗的代表作,通过…

    2025年4月15日
    1260
  • 嶷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地名专用字发音考证

    嶷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地名专用字发音考证 一、“嶷”字的基本信息 “嶷”(拼音:yí)是一个典型的地名专用字,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主要出现在历史地名或特定地域名称中。其核心含义与山势高峻、地形险要相关,属于形声字,从“山”部,“疑”声。 重点提示:– 标准普通话读音:yí(第二声)– 常见误读:因字形与“疑”相似,常被误读为ní或…

    4天前
    60
  • 清明缅怀先人有哪些诗作?寒食节习俗与追思情感的诗意表达

    清明缅怀先人有哪些诗作?寒食节习俗与追思情感的诗意表达 一、清明诗作中的追思传统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祭祖节日,历代文人留下了大量缅怀先人的诗作,以诗寄情是其核心特征。以下为经典案例: 1.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点内容:通过”雨纷纷”&#822…

    2025年5月8日
    1060